找回密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纪录片:《大国崛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8-12-23 12:21: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纪录片地址:

《大国崛起》是央视推出的12集历史题材电视纪录片,该片记录了人类历史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国家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了国家崛起的历史规律。当然,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强国远不止这9个,这个视频介绍了世界历史上的那些强国: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崛起:
1:大航海的原因:
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的崛起要受益于大航海时代的地理大发现,由于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记》一书中曾描写北京的宫墙、房壁和天花板满涂金银,日本的金多无数用来盖房,而且声言绝对确实可信。这本书广泛流传,使西欧人垂涎三尺,决心远渡重洋、到富庶的东方去。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加上1453年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通往东方的陆上和海上商路分别被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控制,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运抵西欧的货物不仅量少,而且比原价高8—10倍,于是,西欧的商人、贵族,迫切希望另辟一条绕过地中海东岸直达中国和印度的新航路。

2:大航海的条件:
15世纪时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地理知识的进步,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为开辟新航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当时的欧洲人已能制造多桅快速、载重数百吨甚至千吨适宜远航的大船。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之手于14世纪传入欧洲,已被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古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的地圆说,日益被人们接受。1477年,佛罗伦萨地理学家托斯堪内里绘制世界地图,把中国和日本画在欧洲的西方,坚信从欧洲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


3:为什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航海:
葡萄牙是欧洲大陆上的一个小国,大航海时代第一个崛起的是葡萄牙,主要是因为一来葡萄牙和西班牙相比要离海更近些,二来由于领土较小,海事贸易对葡萄牙很重要,三来由于小,它在半岛上的扩张空间基本上就被封死了,因此对于葡萄牙来说,它唯一的出路就只能是在海上。四来完成了国家统一并且远离欧陆传统政治中心,所以葡萄牙有足够的精力将人力物力投入航海事业中,而无需将大量资源用于防范四周虎视眈眈的敌人,比如西班牙还在为光复国土而战,而英法德要不还没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要么就还在战争之中。

葡萄牙国王 和恩里克王子都在葡萄牙海军以及远征派遣上投入了大量金钱,也因为这个原因,后人一般认为恩里克王子是大航海时代的主要先驱.,他不仅主持建造了葡式帆船(一种轻便且快速的帆船) 的发展,,而且还资助了很多去非洲大陆的探险队,为葡萄牙帝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由探险任务带来的巨大的贸易网开创了葡萄牙的黄金时代,通过贸易和掠夺得到的财富也被用于资助艺术和科学上的研究和发展,进一步增加了国力和军队的建设。反观当时航海经验最丰富的意大利,则就显得动机不足——既然传统的东方商路上已经有了足够的利益,为什么要费尽千辛万苦冒着巨大风险去开辟新航路呢?

葡萄牙的成功大大刺激了西班牙,随后,在伊莎贝尔女王的资助下,1492年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共同签署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意图将世界瓜分为二。15~16世纪起,葡萄牙和西班牙于大航海时代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亚洲、非洲和美洲建立起大量殖民地。其殖民活动长达近600年。昔日庞大的葡萄牙-巴西-阿尔加维联合王国,曾包括世界53个国家和地区,这时代期间,不论在经济、政治、文化上,葡萄牙都已远远超越欧洲其他国家。下图为其当时势力范围:

4:葡萄牙为什么衰落:
虽然是葡萄牙最先开始的大航海,但夺得世界霸主地位的却是西班牙,因为论国土面积、人口等等,西班牙是碾压葡萄牙的,并且后来的西班牙国王还凭借血统成为哈布斯堡王朝的君主。这两国都是依靠贸易和掠夺崛起的,属于商业性帝国,把东方的香料等商品运往欧洲,赚差价,然后就发财了。大量的财富也让葡萄牙人过着极为奢华的生活,国内享乐之风盛行,不论是国王还是贵族都大兴奢侈之风,浪费大量财富,这也进一步导致葡萄牙不好战。而葡萄牙的成功也引来了欧洲其他国家的眼红,他们或跟随或绕开葡萄牙纷纷染指香料贸易,在激烈的竞争中,葡萄牙自身的问题充分暴露,很快地处于劣势。

同时,葡萄牙本土与其殖民地之间距离过于遥远,以当时的通讯技术,葡萄牙国王无法与殖民地进行有效又即时的沟通,只能通过一年一度的远航活动进行延时交流,这必然造成君臣之间的隔阂。沟通不便加之总督大权在握,葡萄牙君臣矛盾越来越大,许多像阿尔布开克这样有才能的总督无缘无故被罢免。频繁更换总督导致新旧总督政策上出尔反尔,再加上无能之辈的昏庸治理,极大打击了葡萄牙的海外扩张事业。

此外,曼努埃尔死后,继任者不再热衷于葡萄牙海外开发事业,满足于眼前既得利益,贪图享乐挥霍来之不易的财富。当葡萄牙原地踏步之时,英法荷等新兴国家却在锐意进取,葡萄牙海上优势逐步被消磨。更令葡萄牙大伤元气的是西葡合并后哈布斯堡家族六十年的统治。西班牙费利佩二世(葡萄牙的费利佩一世)在位期间将葡萄牙拖入残酷的三十年战争之中,葡萄牙的舰队与陆上军队都在战争中损耗严重,这也使得葡萄牙对海外殖民地控制力大大下降。

葡萄牙海外殖民地的抵抗与欧陆其他新兴国家对葡萄牙的侵扰也加速了葡萄牙帝国的衰落。葡萄牙之所以能以区区百万人口与数千人规模舰队纵横印度洋沿岸,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沿岸各国的敌对分裂。不管是比贾布尔、毗奢耶那伽罗还是萨菲王朝,它们的实力都远远超过葡萄牙舰队。葡萄牙人利用了各国之间的对峙和牵制才在沿岸建立一个又一个要塞,而一旦各国抽出精力对付葡萄牙要塞,凭借葡萄牙极其有限的力量很难将其守住。英法荷崛起之后,作为既得利益者的葡萄牙自然成为了它们发展路上绊脚石,打击葡萄牙海外势力也就成了各国共同的选择。

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侵占,直到1640年才摆脱西班牙的统治。 1822年,最大殖民地巴西独立,葡萄牙国力开始衰退。1974年葡萄牙殖民地战争结束。


5:西班牙为什么衰落:
西班牙的崛起原因和葡萄牙一样,同时西班牙的国力、领土和人口要比葡萄牙强,葡萄牙的富有引来西班牙的眼红,随后两国准备瓜分世界,而西班牙的富有也迎来了一大批竞争者,法国、荷兰、英国都眼红得到大量殖民地的西班牙。结果有荷兰出头挑梁子,英国和法国躲在背后支持,合力扳倒西班牙,分享它的帝国利益。

此外,在西班牙内部,发了大财的西班牙人以在本土“买田置地”标榜个人的富贵。西班牙贵族拥有西班牙95%的土地,但他们的人口不到西班牙人口的2%,还有3%的人是教士、商人和专门职业者,剩下的95%人口是无地农奴或农民。贵族不事工商业,靠地租生活。下图为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

大航海的开展让本国人口外流,加上和葡萄牙等国的战争以及瘟疫等因素,让西班牙人口衰减,劳动力的稀缺和享乐主义也导致了西班牙工农业的困境,西班牙渐渐习惯了不去投资本国的工业,而去购买国外的商品,久而久之到了最后西班牙的肉要从不列颠进口,白菜从比斯开进口。同时由于国内没有大平原,也就意味着没有足够充足的粮食生产,也意味着没有适合的工业发展条件,这一点同时制约了西班牙工农业的发展。由于金银大量涌入欧洲,导致西欧各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以西班牙最为夸张。通货膨胀率超过了400%。而这样的通货膨胀直接导致了西班牙的金银财富的缩水。而以工商业立国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比如英国荷兰这种那自然是直接获益的,因为手中持有的商品并不受通货膨胀影响而价值缩水。这在某种程度上扭转了西班牙和英法等国之间的财富分配,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工商业立国的国家倾斜。同时极高的白银收入带来的是大规模的投机冒险,在1590年代,西班牙甚至同时和英法荷三国开战。

后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海军击溃,从而丧失了海上强国的地位,开始衰落。1648年,西班牙对法国作战失利,在陆地上的军事优势也宣告结束。法国驻西班牙大使在1759年写下的一段话:“根本没办法把西班牙和法国相提并论.....这个所谓的头号君主国人口稀少,既没有工业,也没有纯良的信仰;没有治安,鲜有公正;人民懒惰,难得勤劳;国内没有舟楫道路运河,也少有车辆;总之,该国可以说比其它国家落后两个世纪。






上一篇:BBC:《美容的真相》,关于美容的误区
下一篇:《中县干部》摘选以及读后感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微信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记录时事,以供回忆。
沙发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8-12-23 14:56:41 | 只看该作者
荷兰的崛起:
荷兰,和英国隔海相望,面积只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半北京,八百年以前,那里是一片没有人烟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直到今天,荷兰依然有三分之一的领土在海平面以下,就是那样一个地方,却在17世纪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凭借着航海技术和对外贸易,通过荷兰西印度公司和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入海上,建立起殖民帝国。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下图为当时荷兰殖民地:

荷兰是以捕捞鲱鱼起家,一个渔民发明了一种只要一刀就可以除去鱼肠子的方法,去除内脏,里面放盐,可以保存一年时间,这也导致荷兰的鲱鱼能够在欧洲畅销,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欧洲两条主要水道从荷兰入海,加上为了排涝,荷兰建立了多条运河,有发达的水上交通系统,荷兰人从葡萄牙和西班牙那里装载香料、丝绸、黄金等,然后运销到欧洲各地,从事转口贸易。为了打败英国的商业竞争,他们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用荷兰的船送货物也更便宜。另外,荷兰商人也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当时有个巴伦支的船长被人委托送货物,经过三文雅被冰雪困住了八个月,他们通过拆船的甲板做燃料,靠打猎来勉强维持生存,最后死了八个人,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他们的货,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这也让他们赢得了海运贸易的世界市场,当时的海运贸易几乎被他们垄断,他们可以把货物运到欧洲的每个角落。

日渐富有的荷兰市民从贵族手里买下了城市的自治权,贵族不能向他们收税,为了保障自身利益,他们建立起一个充分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这是在人类历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国家。为了和西班牙对抗,他们从中间商转变为自己开辟航线,为了筹集远洋航运的大量资金,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17世纪成为荷兰的世纪。由于国土面积等天然因素,17世纪末,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但直到今天,荷兰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依然在影响世界。现在的荷兰以宽容的社会风气而闻名,在对待毒品、性交易和堕胎的法律是全世界是最为自由化的,荷兰也是全球第一个同性婚姻与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



记录时事,以供回忆。
板凳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8-12-23 16:26:17 | 只看该作者
英国的崛起:
英国,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英国也是世界上第二个获得日不落帝国称号的国家,第一个是西班牙。

在大航海时代,谁能更快的打破旧有的价值观念,谁就能更快的富有和强大,在新世界的规则里,赢得海洋比赢得世界更为重要,由于英国是海岛国家,为了赢得海洋贸易,当然也因为在正面上,英国无力挑战西班牙的海上力量,所以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一世鼓励私掠船、海盗去开拓殖民地,甚至袭击西班牙的贸易。由于英国的行为侵犯到了西班牙的理由,导致西班牙派出无敌舰队去进攻英国,但没有想到英国虽然舰队规模小,但有更先进的火炮,再加上气候原因,英国利用舰队灵活机动的特点在战争中占据了优势,最后以弱胜强打败了西班牙舰队,无敌舰队惨败后,西班牙仍然保持着大国地位,但是根基已经动摇。

这场战争英国方面的指挥官是德雷克这个大海盗,有很浓厚的海盗风格。对于海盗来说,航速就是生命,不管是追击猎物还是躲避海军,所以这场战争也可以说是新式海战思想对老式海战战术的碾压。西班牙舰队是依靠船高人多正面强上,英国人则是凭借速度、火力保持距离放风筝。英国船长多是私掠船出身,高速的英式盖伦船适合海上截击,以火炮彻底制服对手,抢完就跑避开人员伤亡。而西班牙的目的是登陆作战,凭借大口径舰炮与陆军精锐顺泰晤士河一举攻克伦敦,再横扫整个英格兰。

这场战争,西班牙人想靠近登船,但始终追不上英国的船只,而西班牙的失败,可以说是战略上轻视了对手、战术思想上的落后、以及遇到风暴后勤补给不利等原因。此战后,西班牙又发生了几次远征,但无果而终,同样英国舰队对西班牙的远征也遭到失败,从当时双方国力来讲,英国远征的失败损失可以说是非常大,而西班牙却可以依靠美洲的黄金白银支持作战,因此,在第二次远征之后,英国就停止了对西班牙珍宝船的劫掠,后来跟西班牙在海上竞争的主要有后来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

在西班牙历次对英国的战争中:
1588年西班牙第一次远征,英国获胜。这场战争最大的意义在于解决了西班牙对英国本土的威胁,而非确定英国霸主地位。
1591年弗洛雷斯之战,西班牙获胜。
1596年第二次远征,在比斯开湾遭遇飓风,无功而返。
1597年第三次远征,英国获胜。
1599年第四次远征,因尼德兰背刺无功而返。
1601年第五次远征遭遇暴风雨,无功而返。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殖民地独立,对外战争失利以及对内叛乱不断,西班牙的海上霸权才被英国等国瓜分。而荷兰的崛起也成为了英国海外扩张的障碍,为了保住并建立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英国曾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双方互有胜负,实力均受到不同程度伤害。而第二、三次英荷战争的结果,是法国在其中渔翁得利,获得了大片土地与商贸利益;国力直线上升而超越荷兰,成为欧洲最强的霸权。在第四次英荷战争,英国击败荷兰开始获取世界金融霸权,荷兰从此失去与英国竞争商贸的力量,此前一直是全世界金融中心的阿姆斯特丹,战后被伦敦取代其金融地位;荷兰东印度公司亦被战败影响而出现经济危机,曝露其腐败无能的巨大赤字,最后在1799年宣布破产解散。

英国的霸主地位不是一朝一夕就奠定的,其崛起原因,从国内因素来看:
1: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英国由于距离欧洲大陆不进不远,可以避免欧洲大陆的纷争自由的进行国内的发展,可以自由的进出公海,又有力的控制着一条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英吉利海峡,种种优势使得英国的地理位置独一无。岛国的位置大大加强了它的防卫能力,使之集中精力发展工商业,避免战争的滋扰。

2:稳定的政治环境。英国稳定的政治环境可以使英国保持国内政策的连续性,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战略,而不至于使国家的政策随着政治动荡的环境朝令夕改。英国最早确定了宪政制度,1688年光荣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度被称为“议会之母”,政治制度的确立和稳定为国内的发展保驾护航,光荣革命使英国摆脱了专制统治,这在世界上,它是第一个国家,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出现了一个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而当时的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俄国彼得大帝还在南征北战建立专制帝国,德国和意大利则四分五裂;在亚洲,日本还是封建幕府制度,中国还处于清朝时期。

3: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统治一方面积极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殖民统治,积累了丰富的资本,扩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最廉价的原料产地,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行“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还是无法满足不断扩大市场需要,加上专利保护也让英国积累了大量人才,于是,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中,由于巨大的需求,蒸汽机被发明,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厂手工业,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历史上把这一过程称为“工业革命”,英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英国也成为当时的世界工厂。

4:国内积累、重商主义、殖民地。英国在18世纪6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国内积累了大量的工业产品,同时由于英国国土的面积狭小,资源短缺,迫切需要廉价的原料产地和广阔的商品市场——殖民地。但是英国的殖民地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地有很大的不同,英国经济的发展观念很快的由货币平衡论发展为贸易平衡论,由赤裸裸的掠夺金银转变为通过贸易交换商品来获取经济增长。于是英国对外扩张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通商,开放殖民地国家的市场,与英国可以进行自由贸易,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自由贸易政策,也让英国制造在世界市场里长驱直入,为了实施自由贸易政策,英国用武力迫使一个又一个国家打开了大门。

5:整个社会重视遵崇人才,这也导致了大量科学家学者的诞生,如牛顿、瓦特、亚当斯密等。牛顿死后进入教堂,而反观同时期的清朝,工业知识只不过是奇巧淫技而已。

从1588年战胜西班牙的大海战,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英国一方面调整内部制度,一方面积极对外扩张,百年时间的积蓄之后,英国人开始释放自己的能量,人口大量增长,商业和手工业迅猛发展,打败海洋霸主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之后,欧洲大陆除了陆地霸主法国,其他国家已经不是对手。

英国的衰落: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问世以来,自由贸易主义大行其道。英国作为第一强国,更是不断地向各国兜售着贸易自由化的药方,但是学者李斯特对此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认为自由贸易只会有利于已经占据绝对优势的英国,德国应当认清自己的经济发展阶段,用开征关税的方式保护国内刚刚开始发展又存在外国强有力竞争者的幼稚工业,依靠国家的力量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直到国内工业品具备国际竞争力,再通过自由贸易,参与全球分工,享受交换的好处。美国、德国随后的发展,证实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美国不是新技术的最初发明者,他们学习来自欧洲的新技术,但刚刚建立的工业体系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只能通过高关税保护和排斥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确保本国工业对国内市场的独占,同外国的产品进行竞争。而且,与欧洲狭小的国家相比,这时的美国政治稳定、国土广阔,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新技术传到美国,迅速被消化和二次创造,产生无数新的专利技术,反过来占领欧洲技术先发国的市场。这时才有了大家如雷贯耳的爱迪生和特斯拉。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至于德国,虽然在李斯特的努力下,1834年德意志邦联内就建立起了一个关税同盟,开始实行以关税制度为核心的贸易保护政策。但在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影响下,19世纪50-70年代,容克地主阶级积极主张自由贸易,自由贸易政策在德国又占据了上风。直到1873年,世界经济危面爆发,德国统一后工业和农业先后遭遇重创,美国等外国农产品的倾销损害了容克地主阶级的利益。钢铁业也需要抵制英国和比利时的钢铁进口,全国上下终于在提高关税、贸易保护上达成一致。俾斯麦正式开始贸易保护政策。同时,政府开始有意识的指导重工业的发展。人力、物力被集中投入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新兴产业部门,德国的电气、化工、铁路、钢铁等产业迅速跃居世界前列。1880-1900年,德国经济年均增长6%,远超英国。到19世纪80年代,德国的煤产量达到近6000万吨、生铁产量达到270多万吨。

至于英国,它并没有迅速衰落,只不过,固守优势近乎本能,英国也不能免俗。既然现有的纺织品和煤炭钢铁工业已经能让英国资本家们迅速赚钱,自然不会像美德那样把大部分的人力物力投向新兴产业。英国没有止步不前,但绝对优势的渐渐丧失却是一个已经被证实的现实。
英国的强盛富饶也引来新兴强国的觊觎之心,新旧强权的矛盾愈发激烈,最终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两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逐渐高涨,越来越庞大的殖民地在为英国提供资源的同时,也成为拴在它身上巨大的包袱,到后面,新增的殖民地并没有为英国带来太多的利益,反而增加了英国需要管理和保护的资源数量。英国的衰落,和殖民地独立运动,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新兴强国的挑战都有关系。



记录时事,以供回忆。
地板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8-12-23 18:50:08 | 只看该作者
法国的崛起:
法国从中世纪末期开始成为欧洲大国之一,于17~18世纪路易十四统治时达到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之后,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先后经历两次帝国和三次共和国,国力于19~20世纪时达到巅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当时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殖民地面积等于本土的20倍,成为20世纪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二战后,建立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58年被夏尔·戴高乐建立的第五共和国所取代。


自大航海时代以来,由于地缘政治及利益方面的冲突,法国与隔海相望的英国陷入了持续数百年的大国纷争。在这场持续的博弈中,英国凭借着其海权国家的地缘属性,专注于用海外扩张来强大自身,在综合国力上始终压着法国一头。为了争夺海洋和殖民霸权,英法两国各带着一票小弟大打出手,最终英国取得了最终胜利,从而确立了其全球海上霸主的地位,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美名。

虽然法国在海外贸易中输给了英国,但在欧洲大陆内部,法国一直都以强国而著称。在近代以来的欧陆霸权之争中,尤其是在德国统一前,法国长期以来一直都是欧陆霸主,极少有被撼动的时候。如果说英国在海上是海上霸主,那么法国就是欧陆之王,在拿破仑时期,法国更是一度吊打欧洲。以下为拿破仑战争形势视频:

记录时事,以供回忆。
5#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8-12-23 21:43:58 | 只看该作者
德国的崛起:
德国,地处欧洲中部,地理位置极佳,发展工商业得天独厚。再加鲁尔区的矿产,使德国天然有实力做一个大国;然而四周强邻环伺,谁都觊觎德国的土地,然而又都无力独占,因此达成一个默契:既不让德国统一,更不能让他强大。这也是在19世纪以前德意志一直四分五裂的原因之一。如果不是普鲁士阴差阳错的崛起,法国拿破仑三世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昏聩,德国的统一不知到何年何月。

当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民族国家之际,欧洲大陆中部的德国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当时的德国是个由30多个独立的邦国组成的德意志联邦,对分裂有着痛苦记忆的德意志人在思索中呼唤着一个统一的国家。德国的发展也受阻于分裂,当时德意志各邦国使用的货币最多的时候有6000种,除了混乱的货币之外,邦国之间还设置了重重关卡,收取繁重关税,沿途缴纳的关税,甚至超过了货物的价值。后来,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的通过经济统一实现政治统一的方式得以实施,通过不懈努力,关税同盟的建立使贸易壁垒被打破,德意志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统一后,也开始慢慢进入政治统一。

铁血宰相俾斯麦则在欧洲列强环伺的夹缝中求生存,他有两句名言:真理的范围在大炮射程之内、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他可以说是统一德国的功勋,是近代德国真正的奠基人;有网友评价说俾斯麦最大的本事有两个:一是见好就收、二是交朋友,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威廉二世和希特勒最大的问题就是没这两个本事。
俾斯麦通过各种方式,保证英国的袖手旁观,他支持俄国镇压波兰起义,以换取俄国的沉默,他口头同意,把卢森堡、比利时等土地并入法国以换取法国的中立,在他看来,没有任何国家不可以结盟,也没有任何国家不会成为本国的敌人,在外交上作足准备后,最终以三场对外的战争,在1871年完成了德国统一。

第一场,普丹战争,为了不让其他的列强进行干涉,他首先和南边的奥地利帝国进行了联盟。当时的奥地利离丹麦比较远,就像战国时期的秦国一样“远郊进攻”,所以和奥地利达成共识进行了普丹战争,战争胜利后,丹麦将两个州瓜分给奥地利和德意志,但是因为奥地利离丹麦比较远,所以瓜分出来的州管辖不到,被瓜分还是普鲁士给包围着,很容易引起奥地利和德意志的战争。其实这也是俾斯麦的一个阴谋。

第二场,普奥战争,在德意志联邦内争夺统治地位,普鲁士邦国对奥地利邦国,普鲁士获胜,普鲁士国王的想法很简单,我们打了胜仗就要获得土地,但是奥地利拒绝割地,而俾斯麦想的更远,他说,为了以后的合作关系,我们应当扶持奥地利。因为当时的英法都不希望德国统一崛起,可能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干涉,最后国王终于同意了俾斯麦的意见,普奥和解,奥地利也不用割地。

第三场,普法战争,法国一直反对德国的统一,法国是当时欧洲的头把手,德国的统一会威胁到法国的利益,而欧洲其他国家也不希望德国统一,1870年俾斯麦诱使法国对普鲁士进行宣战,普法战争开始了。普鲁士借此团结德意志统一,进行了民族团结,很快击败了法国军队,法国战败后,阻碍德意志统一的障碍都清除了,德意志在法国巴黎宣布德意志统一,威廉一世成为德意志德国的第一任国王,俾斯麦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第一任首相。

为了强大,德国还采取了种种措施,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国民素质的培养,并把它视为国家振兴的基础,学生上学几乎是免费,不上学反而会被惩罚;德国国王说过:”正是因为穷困,所以要办教育,我从未听过一个国家办教育办穷了,办亡国了“。并且还把豪华的王子宫捐献出来,作为大学校舍,同时他还答应一个要求,国家必须为教育和科研提供物质基础,并且不得干涉教育和学术活动。这些措施也造就了一批德国的科学家,德国当时的重大革新和发明创造,超过了英法的总和,这也使得德国迅速站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沿,用30多年的时间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随后德国却很快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二战后,德国再次分裂。通过对战争的深刻反省,德国最终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国家的再次统一(1990年10月3日0时)。
这是欧洲二战战线形势视频:




记录时事,以供回忆。
6#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8-12-25 13:41:41 | 只看该作者
在四艘美国黑船的胁迫下,长期闭关锁国的岛国日本选择了不战而开国,并且将它看成是自己弃旧赢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日本一直以强者为师,从学习中国,到后来学习荷兰,研讨欧洲的天文、地理以及医学等新兴学科,然后学习欧美;唐朝时期,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而黑船事件后,日本了解到如果闭关锁国就无法得到发展,再当时还有两国日本青年偷偷爬上佩理的美国黑船,想要随船到美国去,看看美国为什么强大,这样做,在当时的日本是要杀头的,所以佩理非常惊讶,并在日记中写道:这两个日本人的求学精神另他感动,如果日本人都像他们一样,那么日本一定会变得和美国一样强大。

外部压力成为国家内部变革的动力,黑船来航14年后,年仅27虽的涩泽荣一获得去欧洲学习的机会,他出席了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后又在欧洲游历将近二年。当时欧洲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制度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为他以后的活动奠定了基础。

了更多地了解西方工业世界,涩泽和其他几个人一起请了法语老师,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法语。没过多长时间他可以用法语进行日常对话和交流了。语言障碍的排除为涩泽考察和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使他有了更多考察欧洲社会细节的机会。不仅如此,涩泽荣一还特意拜访了银行家弗罗里赫拉尔特等人,向他们请教经济方面的问题,认真听他们讲解有关银行、铁路、股份公司企业及公债等知识,参观了有价证券交易所,从而对股份公司制度在近代经济生活和工业化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为后来从事工商企业活动和推广普及股份公司企业制度打下了基础。

在法国,涩泽处处都能感到西方列强与日本之间的强烈反差。例如,在与法国政府官员以及商人的交往中,政府官员和商人之间毫无高低之分,两者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而在当时的日本,幕府官僚、武士和商人之间的社会地位犹如天壤之别,毫无平等二字可言,商人见到幕府官僚、武士无不点头哈腰,卑躬屈膝。涩泽痛切地认识到,要使日本兴盛,就必须打破官贵民贱的旧习,排除轻商贱商的思想,向西方学习,把工商看成是强国的大业。

在法国学习和考察了一段时间之后,涩泽荣一又随昭武到欧洲各国进行了旅行访问,先后去了瑞士、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在这些国家,涩泽荣一参观了大量的工厂,包括针织厂、钟表厂、各类军工兵器厂、钢铁厂、机车制造厂、玻璃厂、造币厂等等,看到了日本所没有的社会设施,包括近代军营、报社、博物馆、银行等等。拜见比利时国王时,国王说:“今后的世界是钢铁之世界,日本将来可能成为多用钢铁之国,而我国的钢铁生产发达,钢材质量良好,到那时请你们使用我国的钢材。”涩泽再次受到思想上的启迪,他不能不感到,就连一国之君都直言不讳谈贸易买卖,可见工商业对这些国家是多么重要。 通过对西方各国的访问考察,涩泽荣一看到了一个与日本完全不同的新世界。

8年,明治维新正式开始。在“求知识于世界”的维新纲领指导下,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组成的岩仓使节团到欧美各国考察,使节团人数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为了支撑这次庞大的出行,成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政府投入之大,官员级别之高,出访时间之长,可谓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行动。下图为当时出访路线。当他们看到欧美的发达之后,用了始惊、次醉、终狂三个字来概况。


此后,日本开始了国家工业化:大久保利通以拿来主义的方式推进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开办大量官营工厂,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政府从国外购买机器,凭请技术人员,当时一个外籍专家的月薪是政府高官的三倍多,政府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都投入到兴办企业中。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弃官经商的传奇经历成为那个时代的主角,并成立创办了第一家股份制银行。并由此开始了自己企业家生涯。业务遍及金融、铁道、海运、矿山、纺织、钢铁、造船、机电、保险、建筑等众多领域,一生创办了500多家企业,堪称日本近代的“实业之父”。

由于改革带来的不公平,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加上政府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导致政府财政难以为继,同时加深了矛盾,导致大久保遇刺,随后,继任者伊藤博文则顺应国内自由民权运动的呼声,制定了巩固维新成果的日本第一部宪法。但是,同时写进《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天皇制埋下了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的隐患。到后期,国家战略发生了改变,原来是通过改革促进发展,后面变成了用战争促进发展,仅甲午战争后,日本从中国获得的赔款就相当于他当年财政收入的四倍多,赔款中的一半以上,都用于扩充海陆军军备,并导致其野心不断膨胀,最后,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结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迷梦。二战后的日本,以《和平宪法》为基础,在美国扶持下,经济迅速发展。在1968年,即明治维新百年之际,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经济强国。

记录时事,以供回忆。
7#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8-12-25 15:00:23 | 只看该作者
1697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暗中前往欧洲各国游历和学习,先后在荷兰的萨尔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地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并被评为优秀工匠,他甚至还和牛顿有过交往,在世界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君主远涉重洋去国外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彼得大帝的行为甚至引来了叛乱,因为当时的一些俄罗斯民众有很强的民族优越感。归来后,他用强硬手段推行了一场社会变革。从穿衣、吃饭,到科学教育、商业活动、军队建设,彼得用野蛮的方式推进了俄罗斯的文明进程,他甚至亲自审讯反对改革的太子。为了获得出海口,俄国像瑞典开战,但十万俄军却被八千瑞军打败。为此,彼得大帝开始军队改革,九年后,俄国再次进攻瑞典,在打败了强敌瑞典之后,彼得下令建造起一个面向欧洲的新首都圣彼得堡。

不仅如此,彼得大帝还曾经在军中服役,靠着战功获得海军中将军衔,他的个人用度从来没有超出一个海军中将的薪俸,他甚至到一个钢铁厂,像一个普通工人一样劳动一天,这些都是为了像他的民众示范。彼得大帝死后,继任的几位沙皇都没有勇气和能力继承这一切,俄国退回到了彼得改革之前的状态。后来,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登基,宣传是彼得的继承者,她是德国人,15岁时远嫁俄国,继承彼得改革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引进欧洲的启蒙思想,重视教育,并试图起草法律,但改革无法触动农奴制。女皇的业绩最终只能表现在领土扩张上,在18世纪后期,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美的大国,并成为欧洲事务中的重要角色。但是,农奴制使俄罗斯很快在经济、技术领域落后于完成了工业化的英法等国。在战争—革命—改革的多次反复中,这个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徘徊的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列夫·托尔斯泰等一批俄罗斯知识分子希望能够找到一条自己的道路。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中,俄罗斯逐渐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明。

1917年,苏维埃政权在十月革命后诞生。在探索从未有人实践过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列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保护了农民,也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国投资者。苏联经济逐渐复苏。列宁去世后,在面临封锁和战争威胁的国际环境下,斯大林决定加快工业化进程,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强国,令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中的欧美各国惊叹不已。工业化成就的光芒掩盖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而很快到来的二战检验了这一工业化成果。苏联新工业区的威力和苏联人民的巨大牺牲,使它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地位。作为一次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苏联为全人类提供了前无古人的经验和思考。今天,俄罗斯人正在为民族复兴而努力,这个民族的未来值得期待。

记录时事,以供回忆。
8#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8-12-25 16:15:49 | 只看该作者
(17世纪—19世纪)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一百多名英国清教徒来到北美大陆。遵照登陆前签订的《五月花号公约》,清教徒开始了在新大陆上自治管理的生活。100多年后,由于英帝国强行增收印花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北美13个英殖民地联合签收《独立宣言》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由于英国和法国的矛盾使得法国支持英国的殖民地独立,在法国的支持下,美利坚合众国和英国打了8年的战争,最终赢得胜利。
当时独立后的十三个州只是一个非常松散的联盟,没有统一的货币,无法制定外交政策,于是,1787年制定了对美国发展影响深远的成文宪法,建立起中央政府,宪法规定,由各州保留的自治权利,联邦政府不得干涉,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此时,大量移民带来了欧洲最先进的技术成果,拿过欧洲接力棒的美国,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快速发展,但制宪会议上悬而未决的奴隶制问题,最终在1860年导致了南北战争的发生。林肯总统带领北方打赢了这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州权衰落,中央政府也由此逐渐壮大,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美国大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政府推动下,历时一个多世纪的西进运动成果斐然,比如当时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规定年满 21 岁的公民从 1863 年 1 月 1 日起,只要付 10 美元的费用,就有权取得 160 英亩或 160 英亩以下的土地,耕种 5 年后,土地就归个人所有,这一些措施促进了美国西部的开发,而西部地区的土著印第安人则遭到了野蛮屠杀,西进之路又称为血泪之路。而美国的领土,也在不断通过购买和战争的手段逐步扩张。下图为美国领土变迁:

此后,爱迪生将美国率先带入电气时代,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对发明和创新的制度性保障也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作热情,成为这个国家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这个年轻的国度已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头。

自由竞争,使得美国迎来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黄金年代。一大批垄断性的大公司、大财团相继出现,第一家托拉斯集团—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但问题很快显露:垄断导致中小企业倒闭,机会平等丧失;社会严重两极分化,劳资矛盾激化。美国人开始反思这种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1901年上任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顺应进步主义的思想和社会的要求,通过反垄断和立法保障工人权益等方式,开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随后,福特生产线的诞生、电气时代一批新技术和发明的出现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订单,进一步壮大了美国经济,美国由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债务国变成了欧洲的债权国,拥有了世界40%的财富。1929年,波及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来临,美国损失惨重。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开始新政,加大了政府管理经济的力度,通过一系列新政措施,使美国逐步走出困境,也由此开创了看得见的手(政府)和看不见的手(市场)共同作用于经济的混合经济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由此开始主导世界。




记录时事,以供回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17安全网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999test.cn & 17安全网

GMT+8, 2024-11-25 19:51 , Processed in 1.695705 second(s), 5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