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人才和庸才的区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dmin 发表于 6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于君主来说,天下太平的根本,在于得到合适的人才,都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那么,人才和庸才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首先,人都是在不断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没有谁天生就会的,强如毛泽东,也同样面临过不少失败,许多如今的成功人士,也有失败被坑的经历,一些成功人士,也有马失前蹄的事例,比如黄光裕、王健林。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是否是人才的第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应该是其是否有成长性,今天是一个样,十年后可能又是另外一个样了。有许多人是一成不变的,还有许多人则是没有那个运气成长起来,比如卢德铭,牺牲时年仅22岁。

史玉柱说:所谓人才,就是你交给他一件事情,他全力以赴做成了;你再交给他一件事情,他又千方百计实现了。 所谓庸才,就是你交给他一件事,不但没有做成,还找理由说是别人的原因,并声明和他本人无关。 两者区别:一个是做,一个是说;一个不想退路,一个找好退路;一个全力以赴,一个瞻前顾后。 这段话我个人觉得还是有些有失偏颇,能否做成一件事确实应该算是判断是否是人才的一个标准,不过,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人才,不同人的才能也是不同的,比如有些人擅长钢琴,有些人擅长运动,据说飞人乔丹也玩过棒球,但是却并没有这方面的才华,但这也并不能说他不是人才,如果管理层让一只鸡去游泳,是怎么样也比不过鸭子的。

在军事领域上,十大元帅中也并不是谁都能打仗的,有政治性人才和军事性人才,甚至还有后勤性人才,比如萧何。所以,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发现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或许是我们需要重视的。所以,人才,应该也只能说是某一方面的人才。

同时,是否是人才和性格也有关系,在华为的文章里提到说人才的五项素质,主动性、概念思维、影响力、成就导向、坚韧性。这其中,有一些素质是和性格有关的,比如主动、坚韧,追求卓越的愿望,一个人对自己的定位是小富即安,还是愿意从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是否不断为自己树立标准?有没有自驱力?而坚韧性则是是否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要想做成一件事,就没有不难的,韧性应该是成功的基础。概念思维则是看问题可能会比较全面,能够触类旁通。

人才也分很多种,比如开创性、灵活性的人才,此类思维活跃,但是耐心可能有些不足,还有比如守成性的人才,能够执行到位,变通稍有欠缺,典型的例子比如有左宗棠和曾国藩。

但最后,不管是不是人才,也需要有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比如姚广孝为什么要鼓动朱棣造反,也是因为天下大乱才有其施展才华的舞台,否则,也不过就是青山古寺的一个老和尚而已。许多人并不一定有创业的才华,并不是谁都适合当老板,做领袖的,许多人一辈子可能也不过是个普通员工,但也不能说人家不是人才,所以,人才的判断标准应该是多维度的,关键应该还是找到自己适合,喜欢的事情,这样才能发挥平生所长。



上一篇:昏君和明君的区别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微信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记录时事,以供回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17安全网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999test.cn & 17安全网

GMT+8, 2025-4-25 17:33 , Processed in 0.108688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