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李宗仁总结抗日战争经验教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23-5-22 13:1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宗仁可以算得上一个抗日名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取得歼灭日军二万余人的重大胜利,就是其指挥的。在其回忆录中,李宗仁总结过抗日战争的经验教训,他认为日本轻视了中国,日本人一直把中国看成一个无可救药的古老国家,认为中国是重文轻武,教育落后,所以无法和日本抗衡,再者,中国被国内的少数民族征服已不止一次,往者有蒙古,近者有满洲。满、蒙二族尚且统治中国,况日本乎?!但这一点呢,显然是错误的。

李宗仁说到中国其实和日本一样,在接受西方的先进文化,民族意识是逐渐提高,因为中国很大,人口很多,所以没有日本那么见效迅速,但日本认为中国无可救药,无法抗衡,这是完全错误的。

此外,日本在战略上是混乱没有计划的,每次都是一些中下级军官比较激进的,弄个什么事变什么的,然后再由高层来追认,这样的话,资源的分配是极其的混乱。日本究系岛国,民族眼光短视,胸襟狭隘,政治、军事领袖皆有志大才疏之弊,徒有成吉思汗的野心,而无成吉思汗的才能和魄力。因而他们侵华的方式,是蚕食而不是鲸吞。既已作了侵略者,又没勇气承认对华战事为“侵略”,却硬说是“事变”,而且这些“事变”的制造,又是毫无计划的盲目行动。

例如沈阳“事变”是土肥原、板垣等少数中下级军官搞起来的。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事前竟不知其事。事后关东军司令部和日本政府只有追随少壮派军人之后,为其越轨行为作辩护。此实非文明国家应有的现象,然日人行之,不以为怪。

侵华战事既已发动,而日本人又没有气魄来大举称兵。等到中国民愤达到最高潮,以致卢沟桥“事变”无法收场,大规模用兵势在不免之时,日本又不愿倾全国之师来犯。只是在华北、华东用少数兵力与中国作战,到兵力不敷时,才逐次增兵,深入作战,这种“逐次增兵法”便犯了兵家大忌。中国地广人密,日军一个师团、一个师团地开入中国,正如把酱油滴入水中,直至把一瓶酱油滴完,为水吸收于无形而后已。

在中国战场上,日本用添油战术,逐次增兵,从918到卢沟桥,当时日本常备师团有20个,全国动员则可以递增到四五十个师团。如果在卢沟桥事变时期,日本立刻动员全国,一开始就派30个师团,用闪电战的方式,由平汉、津浦两路南下,另外一路出西北,占领兰州,切断中苏交通,然后和陇海线西进的部队夹攻陕西,占领西安,威胁成都,同时利用海陆运输的便利,向长江、珠江进攻,与南下的部队回应,使中国西南各省的军队不能调到长江流域。那么占领上海、南京、武汉、长沙是相当容易的,然后右过秦岭占成都,中从宜昌穿过三峡占领重庆,然后左再进入广西,进入贵州,这样的话,中国主要城市全部都会被占领,只能用零星游击队进入山区,中国全国的经济和军事将进入瘫痪状态。

等到大势已去,纵使我们的极端主战派也只好钳口结舌。则以蒋、汪为首的反战派和三日亡国论者自将振振有词,率全国人民屈服于暴力之下了。然后,一俟德、意向外侵略,欧战发展到顶点时,日本即可挟中国的人力物力,向亚洲防卫力量薄弱的地区,进行狂风掳掠性的战争,则南进北进,均可游刃有余。如此,二次大战结束的面貌,恐将完全两样了。

而实际上日军采用的是叫添油打法,最终在中国战场也有六七十个师团,但是没有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席卷的力量,日本在事变之后没有直接去切断龙海路冲向武汉,而是自作聪明的进了山西,那里崇山峻岭的并不好打,费了半天劲,只能推进到黄河北岸,过不了黄河,然后再去围攻徐州,又花了几个月时间,然后再往西,往开封打,黄河决堤之后,又绕过来沿着长江往上打。

日本之所以在战争初期不这样做的道理,一则或许由于无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以及气魄雄伟的战略家,他们相信我们不会长期抵抗,南京、武汉失守之后便要投降了。再则是他们本国之内可能亦有掣肘之处,军阀未能随心所欲。

所以虽然抗战初期中国的局势非常差,损兵折将,然后也失去了很多大城市,但日军的战略也同样是一塌糊涂,他们始终没有一个全盘的规划,或者是盲目的乐观。日本总以为上海、南京、武汉、广州都拿下了之后,那中国政府只能投降了,根本没有考虑到后半盘棋,如果不投降呢?

在战术上,李宗仁认为日军是非常强,战术执行上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令敌人不易有息可乘。日本高级将领虽然没有战略家,但是在基本原则上绝少重大错误,不犯错,执行力强,这是他的总结。

对于中国的总结,他认为在交通不便的乡村,可以用游击战来困扰敌人,而不像敌人的机械化装备,一旦离开交通线便不灵。还有我军的特点是吃苦耐劳,在任何恶劣条件下都可以继续作战,那么这就是优点,基层官兵非常的英勇,很拼。

缺点也比较多,第一个就是因为这个人员缺口很大,到处抓壮丁,抓来的未受训练,战斗力奇差,然后营养不良,骨瘦如柴,这是基层的现象。其次中央政府本质上是包而不办制,对地方一向采用分化统治,比如说抗战时期,每个省的党政军老蒋都要让其互相对立,以免这个省长的权力太大。在抗日战争之前,中央军主要的任务就是监视杂牌军,红军长征路上,中央军就是在驱虎吞狼,最典型的就是借红军的手把贵州王家烈干掉。

政治上,老蒋的独裁政权残害忠良,经济上是勾结江浙买办阶级,滥发公债,贩卖烟土,制造毒品,金融市场为官僚资本所垄断,贪污之风弥漫。

在军事上,第一个就是中央系和杂牌是完全不平等的,中央军无限补充,杂牌是被反复克扣,那同样都是要冒死打仗的,你吃的好,用的好,我们这边要子弹没子弹,要炮弹没炮弹,这谁能服气?到了中后期,一些杂牌部队因为得不到补充,得不到弹药,只能采用这个向官员行贿的方法来搞到一些。

在战略上,中国第一个错误就是淞沪会战,把全国精华集中在京沪杭三角区域是非常差的,因为敌人的海陆空优势可以发挥的非常明显,所以不管在哪里打,肯定不能在上海以这样的方式打。

李宗仁认为这是意气用事,抗战应该是一个消耗战,把敌人拖垮为止,不应争一城一池的得失,而且老蒋期望的西方列强调停肯定不会发生,因为在三七年欧洲局势已经比较危险了,那英法哪里还有时间东顾。

第二个错误就是死守南京,淞沪会战之后,其实我军这边还有一些精锐部队,李宗仁认为应该把南京正面让开,然后从南北两面进行夹击,但实际上老蒋还是决定死守南京,白白浪费了十多万精锐。

接下来武汉会战,李宗仁提到当时从徐州撤回来,第五战区主要的兵力在豫南、鄂东,而敌人的主力呢,是从南京沿江西上,李宗仁主张呢,一部分兵力从豫南主动出击,夹击鄂东的敌人,这个呢,老蒋没有同意,老蒋还是决定采用以逸待劳,在鄂东豫南一带构筑这个纵深防御,但是实际上证明在这一路是守不住的,路安以西到信阳之间全是平原,无险可守,最终信阳还是被攻占,然后沿着平汉线往南推,武汉才弃守的。

到中后期,我军有四五十个师一直在滇缅边境,要打通滇缅,夺取仰光黑口,接受美国物资。李宗仁认为这是一个错误,与其去打通缅甸,我们为什么不能打通自己国家呢?我们有四五十个师的精锐可以集结于南宁一带,然后往广州湾进军,直接在广东打出一个出海口,不是一样可以接收物资吗?你又何必去缅甸的丛林里呢?后来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他发现老蒋让杜聿明围攻龙云,他才知道原来老蒋还想着这些。

还有老蒋越级指挥的毛病,经常是一个电话直接打到前线的师长那里,什么战区司令、集团军司令,什么都不知道,李宗仁说,我在五战区能打几次小胜仗,未受委员长直接指挥亦不无关系。
李宗仁在他的《焦土抗战论》中表示:从战略方面说,若日本侵略者实行堂堂正正的阵地战,则彼强我弱,故敌人立在速战速决。但我们必须避我所短,而发挥我之所长,利用我广土民众、山川险阻等条件,作计划的节节抵抗的长期消耗战,发动敌后区域游击战,使敌人疲于奔命、顾此失彼,陷入泥沼之中。”


在台儿庄之战中,李宗仁以守军牵制日军的强大进攻,又从周围调集大军对孤军深入的日军进行了战略包围,最后成功围歼了敌人。而避免与武器和装备精良的日军进行正面作战,采用战术包围和聚歼对方,则是致胜的主要原因。

其次,在后期撤退时,李宗仁事先作出了细致的计划,并尽量避免与日军作消耗战,边打边退。由于身后是广阔的山林原野和沼泽湖泊地区,非常有利于中国军队的撤退。日军的拦截线也过长,首尾不能呼应而顾此失彼,所以中国军队以微小的代价完成了主力撤退的任务。


点评

海!外直播 v.ht/32222 禁闻视频 v.ht/777777777 某省长说:“请全省人民对我严格监督。” 网友评论:人民拿什么监督你?报纸归你管,电视归你管,网络归你管,我这条信息都归你们管,说删就删,从来也没跟我商量过..   发表于 2023-5-22 17:35



上一篇:俄罗斯乌克兰爆发战争冲突
下一篇:红军的“军饷”究竟是多少?(转)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微信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记录时事,以供回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17安全网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999test.cn & 17安全网

GMT+8, 2024-11-25 20:49 , Processed in 0.103746 second(s), 2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