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中国究竟向企业发了多少补贴?发给了谁(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9-8-13 15:16: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政府向企业发放补贴是我国实现产业政策的重要抓手之一,在扶持和发展我国较为薄弱且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补贴部门:
目前我国实施补贴的国家职能部门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几个部委,其资金支持重点方向如下:

1:经信委
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偏向产业链关键环节)
互联网专项
贷款贴息(技术改造)
展会(国际)
特色产业园

2:科创委
知识创新(基础研究、软科学研究等)
技术创新计划(技术攻关、创业资助、委托无息借款等)
协同创新计划(深港创新圈、国际科技合作、科技金融等)
创新环境建设计划(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工程中心等)
科技应用示范计划(科技应用示范项目)

3:发改委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命健康、海洋、航空航天产业,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产业化专项)
创新链+产业链”融合
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国家和地方联合)
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示范奖励、国家和省配套、技术应用)
节能环保(国家和省配套、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专项)

二:我国政府给企业发放了多少补贴?
据网上数据统计,A股上市公司17年所获政府补助总计1302亿元,而17年上市公司利润总额达44872亿元,上市公司政府补助占利润总额比例约为2.9%。

上市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不论是从规模还是从对经济的影响力上看,一般来说均要高于非上市公司,因而可能更易获得政府补贴。17年上市公司政府补助占利润总额比例约为2.9%,而在估算非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贴金额时,这一占比理应有所下调。那么,在假设非上市公司政府补助占利润总额比例分别为上市公司的80%、60%、50%、40%和20%的条件下,估算得17年我国企业所获政府补贴金额分别为6142亿元、4932亿元、4327亿元、3722亿元和2512亿元。

由此可见,17年我国政府向企业发放的补贴规模在数千亿级别,若取中性假设(非上市公司补助占利润比例为上市公司的50%),则企业所获补贴金额超过4300亿元。

从上市公司层面来看,政府补贴的规模在逐渐增加,10年所有上市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金额仅约为381亿元,每家获得政府补助的公司平均补贴金额为0.21亿元,而17年所有上市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金额达到1302亿元,每家公司平均获得的补贴金额也增加至0.39亿元。与此同时,补贴的覆盖范围也在日益扩大,10年上市公司中获得政府补助公司占比约为89%,17年这一比例已升至97%,每年平均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

三:补贴分给了谁?
从17年得到政府补助的现有上市公司情况来看,金融、钢铁和有色等行业所获的补贴金额在各行业中领跑。银行业上市公司17年所获政府补助金额的中位数水平高达0.58亿元,钢铁行业也接近0.35亿元,而所有上市公司的补贴金额中位数水平仅约0.12亿元,不足银行业的四分之一,也只有钢铁行业的三分之一。休闲服务行业补贴金额垫底,中位数水平仅约0.05亿元,并且除去金融、传媒两大服务行业外,其它服务行业补贴金额普遍较低,大都在平均水平以下。

四:哪些行业更依赖补贴?
从17年得到政府补助的现有上市公司情况来看,国防军工、纺织服装、TMT、农业和装备制造行业对政府补贴的依赖程度更深,其17年补贴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均超过9%,而金融和地产行业对补贴依赖程度不高,补贴占利润总额之比不足2%。

从公司属性上来看,政府补贴资金在分配上倾向于国有企业,而民营企业处于不利地位。在上市公司中,17年获得补助的中央国有企业,其所获政府补助金额的中位数水平约为0.2亿元,在各类型企业中排在首位,地方国有企业中位数补助水平也接近0.16亿元,而民营企业尚不足0.1亿元,不足央企的一半。众所周知,民营企业在金融市场上融资成本要高于国有企业,一向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而如今低成本的政府补贴资金,大部分同样被国有企业占用,某种程度上也进一步加剧了民营企业的资金困境。

五:除去政府直接以补贴名义向企业发放的资金之外,某些行业和企业也会得到政府特定的政策或资金安排支持,这些“类补贴”项目事实上与直接补贴的效果相同,并且同样具有不小的规模。

(1)首先是地产行业,抵押补充贷款(PSL)是央行创设的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其主要目的在于为棚改货币化安置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央行投放的PSL资金最终转化为安置居民的购房款,使得因缺乏购买力而高企的三四线地产库存得以去化,这一过程中PSL资金大部分变成了地产企业的收入,事实上形成对地产行业的补贴。17年新增PSL投放规模6350亿元,18年7月PSL累计新增投放就已超过5000亿元,即便考虑到转化为收入中存在的漏损,补贴规模仍相当可观。

(2)其次是银行业,即便看起来银行业利润稳健,对补贴的依赖程度在所有行业中最弱,但事实上,长期存在的存款利率限制,已经使得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净息差得以维持,形成了实际的直接补贴效果。

先仅从居民部门存款来看,17年末居民储蓄余额约为64万亿元,其中活期占比39%,定期占比约为61%,假定活期存款利率相对基准利率上浮50%,而定期存款利率按照融360统计的17年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均值2.28%,得到居民平均存款利率约为1.6%,而17年货币基金和银行理财年化收益率约为4%-5%,若取均值4.5%作为市场化存款利率水平,则估算通过存款利率限制使得银行在居民储蓄上获得的补贴金额约为1.86万亿。按此方法估算,银行在居民和非金融企业部门储蓄上得到的补贴总金额约为3.5万亿。

(3)然后是出口企业。出口企业享受的出口退税政策事实上也是一种补贴红利,这一政策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于刺激我国产品出口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其它国家对我国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已存在一定意见,特别是,我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扩大是引发中美贸易摩擦的诱因之一,因此,继续为刺激出口而大规模补贴或并不利于贸易争端的解决。17年我国出口退税金额高达1.4万亿元,占税收收入比例已经达到9.6%,财政负担已然不轻。

六:补贴是把“双刃剑”
补贴是否可以持续带动行业的发展?从光伏和新能源车这两行业的发展经验来看,这一问题的答案并不乐观,事实上,补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补贴的确激励了行业的快速成长;而另一方面,如果补贴未能随着行业壮大而适时调整,则会带来产能盲目扩张、技术进步缓慢的恶果,过于依赖补贴并不可取。

(1)首先是光伏行业:
08年金融危机导致海外市场需求收缩,为扶持我国光伏行业发展,国家适时启动了金太阳示范工程,对并网光伏发电按投资额的50%予以补助。补贴带动了光伏产能的快速扩张,这也直接导致了11-12年期间欧美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而13年光伏行业“国八条”的出台,规划到15年总装机容量达到35GW以上,并明确光伏补贴期限为20年,光伏行业在补贴激励下再迎发展高峰。此外,一直以来存在的上网电价补贴制度也使得行业利润得以维持,不断吸引新的产能投入。

光伏新增装机全球过半,发电弃光问题严重。在补贴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光伏行业的扩张速度较快,17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超过五万兆瓦,占全球新增装机比重超过50%,累计装机规模也已连续三年位居全球首位。但我国目前尚不足以消纳如此规模的光伏产能,发电中的弃光问题仍较严重,17年甘肃、新疆两个光伏发电大省弃光率均在20%以上。

补贴成就了光伏行业,但过度补贴也使得行业产能盲目扩张,目前补贴对光伏行业发展已经弊大于利:一方面,补贴带来了财政资金负担的加重,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缺口不断扩大,因而不得不一再上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率,光伏上网电价的补贴标准也一降再降;另一方面,补贴政策使得行业注重规模扩张甚于技术提升,以量取胜的竞争格局令制造商的利润率被一再摊薄,光伏组件的出口单价由14年初的0.69美元/瓦降至18年6月的0.33美元/瓦。

18年5月,发改委等三部委下发《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要加快光伏发电补贴退坡,降低补贴强度,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再降0.05元,并且不再安排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补贴退坡的加快使得光伏行业面临考验,产能过剩下的竞争将愈发激烈,行业整合进程或将提速。

(2):然后是新能源车行业:
我国新能源车行业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目前产销量占比仍在5%以下,而我国对新能源车的补贴带动了产销量的快速增长。05-15年的十年间,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总额超过全世界的一半,16年政府补贴更是突破800亿元。由此带来新能源车产销量的增速远超汽车行业总体增速,16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量月平均增速超过60%,而汽车产量平均增速不足10%;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月平均增速超过90%,而乘用车销量平均增速仅在8%左右。

补贴拉动下的新能源车行业已出现产能过剩的苗头,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15年-17年6月底,各类车企已经公开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超过2000万辆,是《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设定目标的10倍,而这些项目大多将在2020年之前建成投产。

吸取了光伏行业的经验教训,新能源车补贴政策提前做出了调整:一方面,在产能还未进入严重过剩期,补贴标准就开始逐年退坡,以防止企业产能进一步盲目扩张;另一方面,新能源车补贴所适用的技术标准也在稳步提高,补贴向性能指标更优的新能源车集中,以激励企业通过研发创新,不断提升新能源车的技术水平,增强行业的内生发展动力。

光伏和新能源车行业的发展经验启示我们:补贴的作用应当仅限于发展初期提供起始动能和技术创新激励,而行业发展最终必须摆脱补贴依赖,未被慎用的补贴政策很容易使行业陷入产能过剩的困境。


发放财政补贴虽然可以直接改善企业收入,对税收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一方面,补贴其实质是将其它行业创造的利润转移至补贴行业,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补贴会扭曲市场价格,容易被国际社会认定为不公平竞争,在贸易摩擦已经加剧的当下,扩大财政补贴受到的约束同样不小。

减税降费的效果虽然不如补贴直接,但会提升企业的利润率水平,并且,减税重在奖励优秀企业,企业创造的利润越多,则减税使其获益越大,这种正向激励机制使其对经济效率的改善尤为明显。在政府购买和补贴支出均存在约束、实施中副作用较大的情况下,减税降费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手段最为靠谱。




上一篇:中小企业为什么融资贷款难?
下一篇:联想和华为的差距有多大?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微信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记录时事,以供回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17安全网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999test.cn & 17安全网

GMT+8, 2024-11-29 11:21 , Processed in 0.114344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