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开启左侧

中国制造的外资收购危机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22-2-27 14: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末时期,西方国家通过工业化迅速成为工业强国,而清朝则因为闭关锁国,政治腐败导致国力衰败,中国人于是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林则徐、魏源等人也进一步提出了士商平等、商战固本、实业救国的重商思想,同时,涌现了以张謇为代表的一批实业家。

后来,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也出现了下海潮,诞生了不少中国制造民营企业。这一时期,中国制造还处于薄弱状态,技术差,底子薄,我国也开始寻求招商引资、外资合作,以期望得到技术和资金上的提升。不过中国品牌的崛起,同样也会对外资品牌造成冲击,我国的发展有时同样也会伤害到一些发达国家的利益。因此,有一些外资收购国有品牌,实际上并没有怀多大好意,有些品牌因为收购被雪藏导致销量一落千丈,而有的则完全变成了外资品牌,还有一些则是被收购后因为水土不服而从此淡出国内市场。

比如日化行业,中国一些品牌被外资收购后立刻面临被雪藏的命运,就算之后回购,外资品牌也已占据了国内市场,使得中国品牌错过了黄金发展时期,比如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最家喻户晓的洗衣服品牌活力28,1996年,德国美洁时公司通过合资的形式,仅用6000多万人民币,就买断了这个品牌50年的使用权,买断后,德国并没有去推广活力28,而是把所有的渠道和资源、广告都用来推广自己的品牌“巧手”,等中国意识到不对,7年后收回活力28的时候,活力28的品牌影响力已经一落千丈。其他类似经历的还有上海家化旗下的美加净,以及小护士、大宝、中华牙膏等本土日化品牌。

美加净曾经是中国的知名护肤品牌,在1990年进入巅峰期,市场份额一度接近20%,是当时国产护肤行业的第一品牌,后来,庄臣以合资形式收购了美加净商标,作价1200万人民币,被收购后,美加净的销量一落千丈,意识到不对劲的上海家化在4年后花了5亿人民币收回了美家净商标,但是也已错过了发展时期。

湖北的丝宝日化,曾经是中国少有的能够在洗发水领域和外资抗衡的国产日化品牌,2007年,德国日化巨头拜尔斯道夫出资3.17亿欧元收购了丝宝日化85%的股份,后来又将剩下的15%也买走了,其旗下的舒蕾、风影、顺爽和美涛沦为外资。

还有美即面膜,曾经也是2012年的国产面膜品牌第一名,占据当时面膜市场的四分之一以上,2013年,欧莱雅以总价65.38亿港元收购了美即的全部股份,收购后,美即也日落西山。如今的中国日化市场,中国品牌只有在以洗衣服洗衣液为主的家庭洗护市场还占有优势,比如立白、雕牌、超能等,其他和化妆品护肤品有关的领域,中国品牌目前都还无法和外资品牌对抗。

此外还有装备制造业,之前,曾任国家发改委体改所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的高粱表示过:“装备制造工业的主体是机械加工业,它们是多年国家投资和行业努力的结晶,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前沿水平,是中国工业和科技自主发展、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但是,却有不少跨国公司打着帮助国企改革的旗号来加紧收购中国的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而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则着眼于短期政绩竞相出售国企,把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推入了饮鸩止渴的境地,从而使中国自主创新的产业基础在一步步失去。”

比如大连电机厂,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电机企业,一直肩负着引领国内中小电机行业技术发展的重任,原大连第二电机厂曾是机械部生产起重冶金电机的排头兵企业。在1996年、1998年,两个电机厂分别与外商(新加坡威斯特、英国伯顿)合资。被外商控制了经营权和购销渠道的合资企业连年亏损,巨额隐蔽收入流失境外。外资掏空了合资企业后,收购了中方的全部股权,仅3年就完成了合资、做亏、独资三步曲。合资不仅没有达到为国企解困的初衷,还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一半以上职工丢了饭碗。

类似的合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曾经是全国轴承行业一流企业的西北轴承与德国FAG公司的合资案、国内惟一能生产大型联合收割机的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与美国跨国公司约翰迪尔的合资案、国内柴油燃油喷射系统的最大厂商无锡威孚与德国博世公司的合资案等等。而这些合资案的最终结果无不是企业被外资所控制,彻底失去了企业发展的自主权。

还有一些品牌的收购则让国人感到十分可惜,比如东莞新能源科技ATL,其创始人和管理层都是中国人,但由于创业需要资金,2005年被日本TDK集团收购,此后ATL保持高速发展,2012年成为全球第一的锂聚合物电池供应商,目前的信息浪潮中,我们使用的各大手机和平板电脑、以及大疆无人机均有使用ATL生产的电池。

格力电器此前也曾经面临被外资收购的危机,2004年,当时的地方政府希望以9亿的价格把格力电器卖掉,后来是在董事长朱江洪以及董明珠等人的坚持下,才没有卖出去。到了2017年,有媒体表示,格力预计能实现净利润200亿,上税200亿人民币,假设当初以9亿卖掉格力,这些税收不少都要进入外资口袋,造成很大损失。

外资收购有利有弊,有一些收购是合作共赢,而有一些,则是为了消灭和利用本土竞争对手。目前,中国的不少互联网企业背后都有外资的背景,但是只要保留了控制权,中国仍然是主要受益国和控制者。合资企业也是如此,此前不少外资在取得了合作公司的控制权后,更多是获得中国销售渠道,以打开中国市场,而不是帮助中国品牌成长。同时,随着中国资本的强大,也出现了不少中国企业去国外收购外资的情况。实际上,商业竞争也是如今大国竞争的一部分,比如中国科技企业华为的崛起,就引来了美国政府的打压制裁,由于核武器和全球化的存在,目前不少国家之间的战争,也已经由原来的热战,变成了科技战、文化战、贸易战、舆论战,中国要想崛起,离不开中国制造。

点评

海!外直播 abre.ai/9yyy 禁闻视频 v.ht/zyyy 谷歌:我创业15年。百度:我也创业15年。谷歌:大家用我测试能否翻墙。百度:大家用我测试能否上网。谷歌:我一直在突破人类极限。百度:我一直在突破人类底线...   发表于 2022-4-1 15:11



上一篇:苏泊尔业绩出现隐忧,媒体评价称被年轻人抛弃
下一篇:注册新公司的几大误区
记录分享点有意思的安全信息资讯,欢迎讨论交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17安全网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999test.cn & 17安全网

GMT+8, 2024-3-29 04:15 , Processed in 0.115165 second(s), 3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