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为什么不少人唱衰中国纺织行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9-8-11 10:34:2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纺织服装行业曾经被列为中国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纺织服装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是一个永恒的行业,但是近两年,在网上搜索纺织行业的相关信息时,常可以看到不少关于纺织行业不景气的言论,比如2015年有一篇文章《1.7亿就业人口的纺织服装业现倒闭潮,千万人或将提前回家过年》中就指出一些企业比如温州市庄吉集团破产、华东纺织大厂宝利嘉老板、以及当时亚洲第一牛仔布工厂,鼎盛时期员工高达10000人的山东兰雁集团因负债25亿元宣布破产。并得出一条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早已溃不成军的论断。


之所以发生如此现象,文章中给出的原因为:这一波危机肇始于2008年的4万亿,本来2008年纺织服装行业已经出现经济危机,多数企业准备收缩产能并裁减员工。但由于“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出台,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纺织服装行业的生意异常火爆,2010年棉花价格从1万/吨涨到3万/吨,无数行业企业一夜暴富。在市场的短暂繁荣和银行的推动之下,行业掀起了一波疯狂的产能扩张。

一些地方政府顺势打造纺织服装产业聚焦区,怂恿纺织服装企业扩建新厂购置新机。不料,到2012年“4万亿”经济刺激药力消退,很多企业订单大幅下滑,花费上千万一台购置的天价进口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加上库存棉花价格剧降,很多纺织企业前两年赚的钱瞬间归零。

与此同时,2008年新劳动法出台后,中国的人工成本在短短五年内翻了一倍多。由于纺织服装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上涨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无法想象的压力。

特别是近两年,由于国内各项成本激增,许多外资企业已经大规模的转移到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最为著名的包括阿迪达斯、耐克、优衣库、无印良品、青山商事、利丰、东京STYLE、Honeys等,这些公司正加速把订单转移到东南亚。

此外,由于中国纺纱行业设备落后,运营成本高昂,目前50支以下的低端市场份额已经被东南亚、印度、孟加拉等国蚕食。而100支以上的高端产品市场则被日本、德国、意大利把持。前后夹击之下,纺织服装行业早已溃不成军。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网上也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比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新闻中心主任孙淮滨就认为该文章的观点过于离谱,与事实不符,是不负责任的。1.7亿就业人口也是莫须有的数字,在社会上和行业里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有唱衰纺织的倾向。

孙淮滨认为:纺织服装行业是高度竞争性产业。目前处在深度调整阶段,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中存在着关停并转的现实情况实属常态,但其依然保持着持续发展的活力。虽然受国际大环境影响除出口形势较为严峻以外,今年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的经济运行指标是基本平稳或有提速的。

还有人认为我国纺织服装业破产失业问题仅仅只是“看上去很惨”,其实没那么惨,而且问题的原因也并不简单。

首先是1.7亿这个数字高估了纺织服装业的实际就业人口,并不符合实际。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纺织服装业仅有2000万就业人口。同时,逻辑上不通。纺织服装业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包括服装制造、批发、零售各环节。而我国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数仅有19677万,其中在城镇单位就业的6148.8万,在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就业的13528.2万。该文对纺织服装业就业人口的统计口径即使包括所有上下游产业,也不可能达到1.7亿。因为1.7亿占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数的86%,这意味着,我国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的大半部分是纺织服装业,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其次,企业倒闭是2009年4万亿元投资引发的吗?
一是2009年4万亿元投资并未流向一般加工工业,纺织服装行业订单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大幅增加,并非由于4万亿元投资。二是纺织服装行业民营企业众多,是否扩大规模属于企业自身决策,市场形势如何应由企业自己判断。政府承诺的信贷资金没有到位只是外部原因,银行抽贷、压贷加剧资金链断裂只是直接原因,企业决策失误、财务管理不善则是内部原因,各种成本上涨、产品附加值低才是深层原因。

同时,纺织服装业的繁荣只能靠低成本维持吗?
虽然包括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设备购置及运营成本在内的各项成本全面上升,固然是某些企业亏损严重的原因。但是,行业企业的繁荣不能由低成本维持,因为低成本注定是短暂的,价格战注定是难以持久的。一是纺织服装生产环境污染较重,年轻人普遍不愿进入,人工成本从几百元涨到三四千元,而且存在刚性,因此,企业将长期面临“招工难”、“招工贵”的问题。二是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在成本提高的倒逼下,企业要么转型升级,要么惨遭淘汰。只有在以刮骨疗伤的方式优化行业格局,提高行业集中度与生产力水平以后,我国纺织服装业才有可能浴火重生,战胜国外产品。

最后,我国纺织服装业出现回暖迹象。
再经历了漫长的低谷期之后,我国纺织服装业渐渐出现解冻回暖迹象。以沪深两市纺织服装行业上市公司为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扭亏为盈并逐步实现不同幅度的业绩增长。截至10月7日,纺织服装业有48家上市公司发布2015年三季报业绩预报,其中逾六成前三季度业绩预计上涨,有9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上限预计超100%(含100%)。经过三年多的调整,国内服装消费市场逐渐回暖,纺织服装行业逐渐复苏,趋势向上的拐点已经确立。再看就业,由于很多内地企业为节省棉花运输成本,纷纷到新疆设厂,预计新疆纺织服装产业今年新增就业6.7万人。

另外一份从国家统计数据中心得到的数据来看,纺织业整体发展稳定,其国民经济的支柱地位从未动摇,截止2018年12月份,我国纺织业2018年1~11月份营业收入27363.8亿元,同比增长1.9%,利润总额1164.1亿元,同比增长4.9%。而据海关数据,2018年10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32.56亿美元,同比增长7.26%。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市场竞争确实越来越激烈,各种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同时由于环保政策下的压力,比如潮汕印染产群的关停,绍兴袍江区域印染企业集聚退出等等,还有东南亚等低成本地区纺织行业的崛起,这些都导致了不少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特别是“散乱污”企业的淘汰显著,但这也在另一方面净化了市场行业,同时亦有不少企业逆势增长,同时,较大规模的纺织服装企业利润也在增加,效益稳步提升,一些大型纺织服装企业在经过了“机器换人”之后,工作效率也明显得以提高。10%的优势企业占据行业90%的利润的趋势日渐明显,随着小微企业的关停转,行业产能产量集中度提升,订单进一步向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中。一些“大佬”型的企业,可以凭借规模和资金优势,产业链发展将更加完整,在掌握产品定价权的基础上,其市场竞争力会进一步强化。而一些设备老旧、年产能在20万吨~50万吨之间的小型企业,因产品品质低、单位生产能耗高、融资成本高或将不幸“倒下”。







上一篇:风雨飘摇中的暴风集团:市值超20亿却付不起16万元
下一篇:为什么会发生中美贸易战?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微信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记录分享点有意思的安全信息资讯,欢迎讨论交流。
沙发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9-8-11 12:43:33 | 只看该作者
目前,可以把我国纺织行业按产能按规模分成四类:

第一类:站在顶端的以申洲国际为代表的超大工厂。
这类超大工厂只服务顶端品牌,产能也被Adidas、Nike这些国际品牌占有。在国内人口红利逐步减弱、纺织行业竞争白热化之时,申洲国际却一路高歌猛进,截至2015年12月31日,年度销售额约达14,905,918,184港元,比2014年度上升13.5%。2015年度毛利率为30.5%,比去年同期上升1.5个百分点。毛利润额截至2015年12月31日,达4,539,134,425港元,比2014年上升19.3%。净利润截至2015年12月31日,达2,777,131,116港元,净利润率18.79%,比2014年上升约13.9%。

第二类:大型工厂,人数在5000人左右规模。
这个规模的工厂也有很多倒闭,如纺织巨头庄吉集团从产值30亿到2015年5月份宣告破产;2015年8月,华东纺织大鳄宝利嘉集团宣告破产,老板欠债跑路;同期,曾经风光无限的百年纺织老厂济南国棉一厂也宣告破产;曾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总资产超20亿的浙江红剑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停产,1000多名员工上街讨要被拖欠三个月的工资。大批服装老板拖欠工资跑路,大量订单流向东南亚等人工成本低廉的国家。优衣库、无印良品、青山商事、利丰、东京STYLE、Honeys都在加快向东南亚转移订单。

第三类:500到5000人中等规模工厂。
2015年4月,拥有2000多名员工,李宁、特步的核心供应商雅纶制衣因逆市扩张而资金链断裂,老板不知去向。2015年5月,曾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总资产10亿元的绍兴印染大佬五洋印染破产,拥有员工2000余人。曾经员工数量逾10000人的东莞厚宏制衣厂老板跑路,员工上街讨要两月工资和经济补偿金,当地政府出动1500警力维护秩序;而在纺织业聚集的绍兴、汕头、长乐、东莞等地,破产倒闭的中小纺织服装企业更是不计其数。

2008年新劳动法出台后,中国的人工成本在短短五年内翻了一倍多。由于纺织服装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上涨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无法想象的压力。中国纺纱行业设备落后,运营成本高昂,目前50支以下的低端市场份额已经被东南亚、印度、孟加拉等国蚕食。而100支以上的高端产品市场则被日本、德国、意大利把持。前后夹击之下,纺织服装行业早已溃不成军。

第四类:小工厂、作坊、失业工人等。
由于上述工厂的倒闭,导致这类人群的范围不断扩大。闲散的失业工人,进入转行再就业阶段,部分有接单能力的优秀技术工人,开始自组成作坊自己接单。这样的作坊,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以及面料采购控制,质量难以把握。多数的小工厂不到30人,条件设施简陋,业务和管理全由老板一人打理,一旦工人有生病请假的情况,就会拖延整体工期;没有人力和财力投入,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流程粗糙,比如像色牢检测,起毛起球测试这种精细化管控基本缺失。生产过程全部靠手工完成,一旦遇到新手,质量难以保证。所以这类作坊的产能极其不稳定,生存也成了问题。

由此看出,服装产业两极分化严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产业格局日趋明显。未上市的中大规模工厂的倒闭,使得顶尖龙头企业订单更加充裕;但另外一方面,大量小工厂、作坊、闲散纺织工人的存在,有待于重新组织,升级规模化及标准化生产,这为社会化平台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记录分享点有意思的安全信息资讯,欢迎讨论交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17安全网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999test.cn & 17安全网

GMT+8, 2024-4-29 11:21 , Processed in 0.169792 second(s), 3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