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读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dmin 发表于 昨天 1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本书是不是洛克菲勒写的,还有一些争议,不少人认为是伪书,此外,这些年来网上的成功学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看了其实也并不会对生活有什么太大的改变,原本对这本书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不过之前去襄阳的时候看到了诫子书的雕刻,于是也在想,假如是自己要对未来的子女写一些东西,会写什么?加上刚好看到了本书,于是也顺便翻看了一下。

其实,大多数家长会留给子女的估计也都是一些正确的废话,比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比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就非常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但是,能做到的,寥寥无几。

回到本书也是一样的,指望看了这本书就能取得成功?实在是不大可能,而且到底什么才算是成功呢?洛克菲勒能成为首富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环境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他是刚好处在了石油开采的黄金节点,如果他错过了,还能否有那么大的成就,实在是一个未知数,就好像马云一样,他刚好碰到了互联网的洪荒时期,如果把他放到现在来,估计也是创建不了阿里巴巴的了。而且在国内,就算你遇见了石油开采的黄金时间点,也轮不到你的,在国内,赚钱的生意基本都被国企垄断,盐铁专营了。

但是,为什么是马云抓住了机会?为什么是洛克菲勒抓住了机会?如果把我放到他们所处的时代,我能够抓住机会取得和他们一样的成就吗?估计也是不大可能。为什么呢?其他的书,可能讲的是一些方法论,是术,而《诫子书》以及本书,则更多的讲的可能是道了,讲的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性格,有道无术术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这个道也很难去解释,和一个人的志向性格远见等各方面都有关,俞敏洪说自己和马云是同样去了美国,同样看到了互联网的初期阶段,但是马云想到的是做黄页,是阿里巴巴,而俞敏洪想到的,则局限于新东方,所以俞敏洪表示说马云是大商人,自己是小商人,这其中,就是道的差别。

如果让我处于洛克菲勒或者马云的时代,首先我能否获取到那样的信息?比如互联网和石油信息?其次,获取到了之后,我是否能预料到它的潜力并立刻抓住机会展开行动?我有没有足够的资源去支撑我开展那样的业务?这些和一个人的环境、胆量、远见、执行力、组织能力息息相关。

而本书给儿子说的,也多是一些道上面的东西,比如目标、志向、勤奋、竞争意识等等,有这些,并不能保证你成功,但是没有这些,则很大概率是失败的。这个世界实在是有太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人物了。

而假如让我去写书信留给子女,估计则更多的是站在我的角度上去尽我所能给对方做一些答疑解惑,但最终,路还是需要靠自己走的,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能听进多少,又能做到多少?该撞的南墙,估计还是得撞。我看《左宗棠家书》,可以说是写的很不错的了,但是,又有几人能成为左宗棠?想成为左宗棠,除了志向之外,还需要有抬棺出征的勇气和决心,以及给你相应的历史舞台和才华才可以。

点评

海!外直播 bitly.net/npppn 禁闻视频 bitly.net/55uuuu 勃烈日涅夫当上苏共总书记后,将乡下老母接到莫斯科.得意洋洋地向她展示豪华别墅,高级汽车,高档...老太太说:"儿子啊,这一切都很好,但是共产党来了你怎么办?"   发表于 昨天 19:07



上一篇: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微信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记录时事,以供回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17安全网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999test.cn & 17安全网

GMT+8, 2025-5-10 05:44 , Processed in 0.575355 second(s), 3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