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征求意见引发热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20-4-12 12:55: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0-03-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了关于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可以根据《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提出需增加的条目建议并说明理由。

公告中指出:请在2020年4月18日前,登陆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http://www.ndrc.gov.cn)首页“意见征求”专栏或商务部门户网站(http://www.mofcom.gov.cn)首页“征求意见”专栏,进入“关于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提出意见建议。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是明确中国鼓励外商投资行业、领域和区域的重要政策性文件,从1995年第一版开始历经了8次修订。
为了吸引外资进驻,此次的鼓励目录中明确提了不少优惠政策,包括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设备免征关税,对于集约用地的项目优先供应土地,并且可以按不低于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确定土地出让底价等。外商投资中西部鼓励目录内的领域,不仅可以享受上述优惠政策,还可以享受西部大开发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除了减税、给予优惠性政策,政府放宽市场准入对不少外商而言是一项利好。

有分析指出,多方位的福利政策,能够切实帮助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外资企业准入限制和经营隐形壁垒被不断削减,也能让外商在享受中国专业制造的同时,与内资企业公平竞争、分享中国市场,享受中国发展红利。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表示,这次修订鼓励目录,既有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长远谋划,也是当前应对疫情、稳住外资基本盘的现实需要。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聚焦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鼓励外商向国内存在短板的产业链、供应链投资,巩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优势;

二是聚焦提升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促进东部地区一些受到成本上升因素影响的外资在国内梯度转移,促进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施;

三是聚焦国内消费升级的需要,通过鼓励外商投资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

不过,这次征求意见也让不少人担心中国的一些经济命脉会被外资控制,在了解这项政策的影响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白同样一件事情放在不同的环境当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比如清朝的《中英南京条约》,除了割地赔款,最重要的一条还有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减免关税,让货物自由流通,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说绝对是丧权辱国的。因为当时的中国国内没有什么工业,外国的工业制成品进入中国国内肯定会损害民营经济,但是现在却不一样了,现在中国的工业非常强大,如果哪个国家要和我们签订一个口岸关税互免,货物自由流动,那受益的将是中国,所以美国要针对中国不停的加关税。

这次也是一样,给外商这么多优惠政策,有些人会联想到“休克疗法”,几十年前,俄罗斯、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这些中东欧国家开始转型,也大量引进外资,实施了所谓的休克疗法,匈牙利大量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被西方国家财团收购,几十年后,外资银行业务占匈牙利总份额的68%,外资控制了三分之二的制造业,90%的电信业、60%的能源业,2007年世界金融危机刚开始时,匈牙利当年GDP增长率暴跌至0.4%,2年后,失业率高达45%,原本保持强劲势头的地产开发业务,在2008年第三季度突降,房地产业务受到重创,2010年欧尔班上台后,放弃了对外资无节制的开放政策。

不过我们对待外资的态度,并非像当年的休克疗法国家那样激进,一家外国公司要想在中国投资,除了要参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看看哪些产业允许进入,还要参照《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看看哪些产业不允许进入,但负面清单这几年一直在减少,2017年63项,2018年48项,2019年40项,很多人批评这是引狼入室,认为这是把涉及能源、汽车、金融等核心产业交由外资控制。

以前,外国公司想做油气勘探的上游开采,必须找一家中国的石油公司合作,现在这样的规定取消了,国内大部分好的油气区块都在中石油、中石化手上,如果这些好的区块被拿到市场拍卖,这就是国有资产流失,要承担责任,但对于一些难以开采的区块,就需要借用外资的技术,2016年,国际能源巨头壳牌,康菲先后退出四川页岩气区块合作,退出原因是他们认为投资了大笔钱却看不到收益。

除了石油,电网也受到质疑,就是取消了电网建设经营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理由是:电网领域如果任由外资进入,就会被外资控制,不过中国也在控股外国的电网,国家电网2007年开始进行海外投资,到2017年底,已经投资运营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意大利、希腊等国的骨干能源网,境外资产达600亿美元,全部实现盈利,2018年3月,南方电网以13亿美元收购智利最大输电公司(Transeles)的27.8%的股权,随后又将卢森堡电网一家公司(Encevo S.A)的 25%股权收入囊中,目前的中国在电网领域规模最大、营收最高,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大电网等安全运行技术全球领先,而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投资电网,想与国家电网这样的巨无霸竞争,估计没有半点好处可捞,反而是越来越多的国家担忧自己的电网被中国控制,阻止国家电网控制他们的电网企业,2016年,国家电网竞购澳大利亚最大电网企业Ausgrid控股权,结果被澳大利亚政府拒绝,理由是威胁国家安全。

除了电网,发电领域中国也曾积极对外开放过。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中国在发电领域多次实施开放政策,但是,国外的发电企业却并没有积极来中国投资,少数跨国巨头如西门子等曾在中国建立电厂,后来都逐渐退出。原因是中国发电企业水平高、实力强,中国政府对发电企业的门槛要求也很高,外资电厂与中国竞争处于下风,盈利空间很小,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

如同电网领域一样,中国铁路领域的技术与实力,无论传统客运还是高铁还是重载铁路以及工程施工,如今在全球上都属于最先进之列。面对如此强大的竞争者,门户无论多么开放,外国企业都不可能到中国来进行单独的、大规模的铁路投资,除非它们能够在资金方面拿出特别诱人的条件才能击败中国竞争对手,或者受到中国政府的额外优惠扶持。中国的铁路工程建设企业与机车车辆生产企业正在大规模地在欧亚美非各大洲投资,“中国国家交通安全命脉一旦开战将被外资掐断”之类的担忧其可能性还是较低的,反倒是好多国家,正以国家安全为由来阻挠中国的铁路投资。早在2005年,中国就已经宣布包括外资在内的非公有制资本可以投资铁路建设了。但是,十几年来,很少有包括外资在内的非公有制资本在中国投资铁路,只有个别大型私营煤矿自己出于需要投资建立了运煤专线(十几年前曾出现过民营资本借口修建粤桂铁路而骗钱的闹剧)。

为什么政策准入这个行政门槛解除后,包括外资在内的对铁路投资却提不起兴趣来?因为铁路投资还有其它的、或者说市场化(非行政化)的门槛:第一,资本追求的是利润,而铁路投资大都具有技术门槛高、资金门槛高、回报慢的特点;第二,中国铁路的客货运输价格都由政府制定,企业无法靠此赚取高额垄断利润。

此外,制造业也是许多人关注的重点,2018年的负面清单就规定,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制造,外资控股比限制被取消,以前外商在国内制造电动汽车,必须有中国公司入股,现在外国公司可以在国内独立制造电动汽车,不需要中国公司入股,最知名的就是特斯拉,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厂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9个月,审批手续一路绿灯,还获得低息贷款和低价土地。

此前,国内一部分新能源车企拿着国家补贴,卖着低续航电动汽车,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比如2016年,5家新能源车企被曝光,其中,苏州吉姆西客车,虚假申报新能源汽车1131辆,骗取中央补助资金达2.6亿,还有十几家车企,向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工作人员行贿,而这次引进特斯拉,就是给国内这些车企压力,警示他们不要躺着地上吃补贴,同时,我们也不是活雷锋,到2020年底,Model3的零部件全面国产化,特斯拉对品质要求高,可以培育出一批优质的中国本土零部件供应商,借助大型项目完善升级本土产业链,所以,引进特斯拉这个大项目,就是逼迫本土相关企业,升级自己的技术,不能和之前一样,凑合一下就整出一台电动汽车,如果谁不改变就要被淘汰。

在金融行业,以前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的单一持股要低于20%,这个限制取消了,而每项条款中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将在2021年取消,这意味2021年之后,外资可以独立在中国设立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目前的中国银行在传统贷款领域并不怎么畏惧外资银行的竞争,2019年7月,金融行业权威杂志英国的《银行家》公布了2019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排名前4的都是中国银行,还有如数字支付领域,能进中国不一定能吃到蛋糕,目前支付宝和微信已经垄断了绝大部分市场。

目前,我国主要在法律、医疗、教育上对外资的进入做了较为严格的限制,而在能源、电网、金融等核心产业领域,中国自己的企业已经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不惧国外公司的挑战,而我们自己的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收购行动对其他国家来说,可能真的是狼来了。而且若是中国禁止国外企业来国内投资并控股,那么中国企业又有什么理由在海外进行投资、并购?对外国投资开放,存在着不同的可能性,这取决于中国产业实力的强弱。假如中国的产业实力很弱,那么大幅度的开放就有可能导致外资大举入侵,压制甚至摧毁中国民族产业,进而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影响国家安全;假如中国产业势力已经很强,那么较大幅度的开放政策并不会导致这一局面出现。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前夕,就有很多人反对加入,理由是将会导致民族产业全军覆没,结果,加入WTO十多年后,反倒是中国各产业纷纷强势崛起。十几年前,铁道部没有用国产的“中华之星”,而是引进了日德法等国企业的技术,当时,这些人纷纷抱怨铁道部放弃自主创新而引狼入室,可是,没过几年,中国高铁就全面消化吸收了上述技术,并迅速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把西方企业甩在了后面。

当初中国与美国、法国等国家合作研发第三代核电技术,也是这些人坚决反对,声称靠与外企合作,不光学不到技术,反而会让外企控制中国的核电事业。结果十几年过去了,美国企业西屋公司日薄西山,而中国企业却在合作中越来越强大,自主掌握了多种三代以及四代核电技术,逐渐成为全球核电产业的中坚力量。

很多人的反对是出于爱国心理,毕竟有苏联解体以及法国等前车之鉴,害怕国有资产流失,法国的阿尔斯通就曾经因为美国“海外反腐条例”长臂管辖受到打击,加上阿尔斯通的高层收到美国通用电气的贿赂,美国司法部和通用电气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以及阿尔斯通的高层的里应外合,导致阿尔斯通被美国收购。

十几年前的中国,外资也曾掀起一个收购中国装备工业排头兵企业的暗流,并在2005年达到高潮,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下,中国政府从2005年末开始作出反应。外资获得装备工业骨干国企的管理控制权,破坏了本土产业链上下游的关联,危及国防工业独立自主的研发制造体系,2003年,沈阳市政府促成沈凿与世界最大凿岩机械商瑞典阿特拉斯公司合资,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凿岩机械和风动工具专业厂从此一分为三;2004年,与美国约翰.迪尔公司的合资让中国失去了唯一一家能够生存大型联合收割机的企业;2005年锦西化机被西门子收购,中国失掉化机醉核心的透平技术及整机制造和维修全部市场;2006年,黑龙江省卖掉鸡西煤机和佳木斯煤机,将中国三分之一的采煤机市场和二分之一的掘进机市场拱手送给毫无开发和生产能力的美国国际煤机拱手,使中国本土永远失去组建综合煤机制造集团的平台……2005年可以说是中国装备工业命运多舛的一年,外资收购的灾难还波及到刀具、齿轮、阀门等配套行业。

过去引进外资,是想弥补技术和资金之缺,对外国企业来说,是找到进入中国市场之门,中国加入WTO后,许多外国企业原准备在开放的中国市场大展宏图,但由于中国本土企业的顽强成长,很难如愿,于是,把合资变成独资或吞并中国骨干企业就成为外资进入的主旋律。地方政府卖掉国企,可以获取招商引资的政绩,权钱交易、中饱私囊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而且还可以推掉国企改革的责任。

很多人对意见持反对态度,其中也有部分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因素,毕竟此前的鼓励P2P政策留下不少不良后果,而且此次意见征求之前就出现了一个外国人永久居留意见征集,产生了巨大争议,此次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也让不少人担忧会不会再次出现国内权贵利用政策之便利,勾结外商,资产转移,所以也导致此次意见征求不少人持反对态度。






上一篇:中国的税负重吗?
下一篇:李治国:第二层思维,企业逆境谋发展的"宝藏脑洞"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微信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记录时事,以供回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17安全网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999test.cn & 17安全网

GMT+8, 2024-11-26 02:05 , Processed in 0.117306 second(s), 3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