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读后感:曾国藩为什么那么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8-7-9 23:04:4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湘学略》评价道:“湖南之盛,始于湘军,湘军之将,多事罗山。杨毓麟曾下了一个很精当的评语:咸同之前,湖南人碌碌无足轻重于天下,湘运之兴,从湘军起。而谈到湘军,离不开一个人:曾国藩。


毛泽东早年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晚年则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里面最利害的人物。而国共时期的另一个大佬蒋介石也是非常推崇曾国藩的,李鸿章一生对人揶揄有加,惟独对曾国藩非常的尊敬,一提到曾国藩都以“恩师”相称。关于曾国藩的书也是极多,诸如什么当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之类的,其实要学曾国藩是很难的,那么为什么曾国藩可以那么牛呢?

有偏文章叫生平四辱成就曾国藩,也就是曾国藩的四大耻辱,一为被考官斥其文章、二为被满朝大臣嘲笑、三为兵败想跳水自杀,四为兵败,江西官员没人能容得下他。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据说曾国藩学习天分并不高,学起来极慢,是靠下苦功苦读的。学生李鸿章也当面说过他太“儒缓”。曾国藩自己也说自己读书做事,反应速度都很慢:“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要学曾国藩,首先没有天分但苦读这点能做得到吗?大多数人都是贪玩的。

其次为什么早期曾国藩和大臣关系极差?只是因为大多数官员虽然读的是圣贤书,但做的不是圣贤事,搞贪污腐败还有一套,事是做不成的。而纯粹的清官好官一般过于刚正不阿,眼里不揉沙,在官场上很容易被排斥,大家都讲究鱼肉百姓、大家都讲究官官相护,大家都讲究喝茶看报打太极、浑水摸鱼和稀泥。所以要学曾国藩,首先你敢和别人不一样吗?大家都在贪污腐败,大家都在玩,大家都在包二奶,大家都在多磕头少说话,大家都在那样,你不一起,自然是会被群体所排斥,并且你的上司要孝敬、你的下属想升迁、你的家人要排场、还有你自己要虚荣,而假如你不仅不跟着一起,反而要做清官并且去攻击贪官,你攻击的是某个贪官,很可能攻击的一大片的关系网,你动了别人的饭碗甚至身家性命,那你自然会受到极大的排斥,并且你又敢去对抗那些权贵吗?所以历史上清官是比较难做的,曾国藩早年说自己积泪涨江,留的眼泪可以成江河,可见一斑。

后来曾国藩从愤青变成官场达人,也是意识到潜规则是扫荡不清的,而被迫妥协,曾国藩说:历年辛苦,与贼战者不过十之三四,与世俗文法战者不啻十之五六。也就是说,曾国藩虽然以平定洪杨永载史册,然而他的一生,与农民军作战所花费精力不过十分之三四,而与官场作战所花费的精力却是十分之五六。贪官大多是只收钱不办事,占着茅坑不拉屎,清官是不收钱也办事,而能官是会收钱但会去做事并且能办成事,如张居正也不正,戚继光也不光,他们也会收取好处,但是他们会为百姓办实事,能成事。而收取的好处也大多是用在官场交际中,花在自己身上的钱不多,如曾国藩过世后,并没有留什么财产给后人,其后人生活并不好过,所以要学曾国藩,你能对抗自己以及家人的欲望吗?

还有清末腐败、民不聊生,这边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造反,那边有外国洋人攻击,大家都想着的是混日子,反正要死一起死,船沉了一起亡,天塌了不是自己一个人顶着,先腐败腐败再说,其他的管他呢,崇祯说百官皆可杀。而曾国藩是怎么做呢?曾国藩由于早期攻击官员,基本上大半朝廷官员都得罪光了,如果是屈原,那自然会说众人皆黑唯我独白而跳江,海瑞虽然清,但并没有办法做成大事,张居正和当朝皇帝也只是把海瑞当成道德楷模。但是曾国藩却是自己组建湘军,清末官兵不行,那么自己来组建一支能征善战之军。文人建军那是头一遭,曾国藩组建湘军的时候已经得罪了人,为长沙官员唾骂,后又为江西官员唾骂,你能挨的住这些骂吗?换别人早撂担子走人了,而后组建湘军大家都在笑话你,看你出丑。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骂死、这些嘲笑,让曾国藩每次想打退堂鼓的时候,每次都因为所受耻辱,每次都熬下来了。要熬,可不容易啊。

组建湘军有几个难点,一个是没有办公场所,二没有名正言顺的职权,三没有经验,四没有朋友帮忙,五无制度保障。皇帝交给曾国藩的任务是练兵,军费自然应该由国家供给。问题是,当时国家财政收入用来供给绿营军饷尚且不足,不可能为他专拨经费。湖南省官员既与他关系紧张,自然也不可能为他慷慨解囊。毕竟,练兵这个任务,是曾国藩自找多事,并非国家或者湖南省政府的计划。曾国藩身为不伦不类的“帮办大臣”,没有财政权和税收权,根本不可能开辟固定饷源,而没有钱想建立一支军队,那无异于天方夜谭,只能靠劝捐。有这五难,假如是你,你能建立湘军吗?

吃尽了千辛万苦,曾国藩终于练成了一支一万七千人的队伍。咸丰四年四月湘潭之战中,湘军水陆不足万人,与三万之众的太平军作殊死战,十战十捷,以少胜多,歼灭太平军万余人。这是太平军兴以来清军取得的唯一一次重大胜利。但可惜的是湘军筹饷上的困难一如既往,后来还因为这事以及太平天国内部分裂,让皇帝顺水推舟解了兵权,闲置在家三年,后由于太平天国势力再起,才被拉出山来。也正是这闲置三年,让曾国藩有时间在家反思失败,知道自己的错误,而后妥协圆滑,学会应酬交际,从一个血气方刚之人,放下身段,和自己痛恨的之人同流合污,才得以建立起基业。

就算是如此,和太平天国的作战中,其也是失败几次,失去两个亲兄弟,把数万湘乡老乡送人鬼门关,自己曾三度自杀,数度频危。忍受超过普通人耐受极限十倍百倍的艰巨与委屈,才获得成功。

由于清廷当时已经发不出粮饷,也没有世袭军职,当时曾国藩主要的嫡系部队“吉字营”由他弟弟“九帅”曾国荃指挥,而曾国荃带兵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士兵作战要猛,同时允许攻破城市后“抢掠三日”以做奖励。 正是这个没有军饷,允许三日抢掠的政策,使得湘军将士上下都通过十几年的战争,积累了不少财富,运往湖南的大船小船骆绎不绝,上面都装了财宝。

除了建立功勋之外,其在德行和恒心方面也很值得称道,曾国藩曾经也是个愤青,后来意识到自己不足,从一个自傲刚强之人,变成一个涵养极好遇事忍让的中年人,有篇文章叫曾国藩的微博可以反映一二。他很欣赏左宗棠的才华,两人曾经有合作蜜月期,其对左宗棠提拔也颇多,但其后左宗棠由于嫉妒心以及太过高傲不甘心居于曾国藩之下而恩将仇报,两人反目,但是在左宗棠平定新疆之时,仍然给予极大支持,挨左宗棠骂,也不还口,普通人也是做不到的。在恒心方面也是如此,恒这个字,说起来容易,做到难啊。就是简单的早睡早起、戒烟戒酒、减肥运动很多人也是做不到的,如曾国藩那样从无恒到有恒,要几十年如一日者,确实不易。

只是由于杀人太多,有曾剃头的称呼,以及最后“天津教案”的处理不当,导致曾国藩名毁津门。所谓“中兴名臣”曾国藩,“积年清望几于扫地以尽”。从总体上来看,曾国藩忠实地执行了“委曲求全”的方针,对外国教人一味偏袒,对涉案人员以命相抵伤毙洋人,自然是处理不公,为“时论所弃”亦是自然。然而就当时的局势而言,其处理结果也是必然。天津教案发生当时,正是西方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之日,清朝的国家主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对于清朝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冲突和争端,在两国国力明显不对等的情况下,要求平等地按规则处理涉外案件,简直是一句空话,所谓弱国无外交。这也就为“天津教案”的处理不当奠定了基础。况且当时各国军舰到天津海口和烟台进行武力恫吓,以“即行开战”为要挟,清廷不会不屈服,只能答应法方提出的苛刻条件。清廷的主和态度,曾国藩自然不能违背。可以说,换作当时任何一人来处理此案,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甚至连代替曾国藩处理教案的李鸿章也是按照曾国藩的方针进行的。

曾国藩在收到处理教案的圣旨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此去津门,有去无回”。为此,他写下了遗嘱,决心宁牺牲“衰朽之身”,也要履实君命。在坚持自己的办案主张,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还是为“使国家和民族免遭战火”而向法方屈服的两难抉择中,曾国藩左右为难。然而最终公正、人情、国法只能向“形势”屈服。这就注定了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只能以悲剧结束。由于他采取了委曲求全的方针处理教案,导致民怨沸腾,一时间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甚至连他自己也大有“外惭清议,内疚神明”之感。曾国藩后来调任两江总督,不久便撒手人寰。可以说办理“天津教案”的苦果导致曾国藩名声大跌,给曾国藩蒙上了无法洗刷的耻辱。

一个举子写给他的对联:杀贼功高,百战余生真福将,和戎罪大,早死三年是完人。也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
本书购买链接:










上一篇:《人民的名义》中所反映出来的部分官场潜规则
下一篇:《潜规则》读后感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微信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记录时事,以供回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17安全网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999test.cn & 17安全网

GMT+8, 2024-11-25 19:49 , Processed in 0.110759 second(s), 3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