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心理学之安慰剂效应与皮格马利翁效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9-3-5 16:3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43年,在二战盟军战地医院中,由于伤员增多,麻醉药用完了,护士只好给士兵注射生理盐水,撒谎说这是麻醉药,意外的是,生理盐水产生了和吗啡一样的功效,士兵都表示不在疼了,这是人类第一次提出安慰剂效应,指的是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由于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缓解的现象。

“安慰剂效应”其实是一种潜意识的自我暗示。实上,心理暗示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暗示每天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比如很多保健品事实上并没有什么作用,但是有些人服用后还是会感觉不错,比如古时候迷信得了病吃香灰,香灰也是没有任何医疗效果的,但是由于相信菩萨保佑,反而让疾病痊愈,而事实上,有70%的疾病是可以自愈的。而有个人叫萨姆舒曼,他在1970年代被诊断为肺癌晚期,只剩数月之命。几个月后舒曼果然去世了,但是尸检报告却显示,医生的判 断是错误的。他肺部的肿瘤很小,且并没有扩散。“他不是由于癌症而病死的,而是因为以为自己得了癌症而担心死的。所以,暗示的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工作中一旦我们觉得某件事情很难办,存在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祛,就等于给了自己“我不行”的暗示,因此,最后往往无法做成这件事。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大家应该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避免消极的暗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接到一个任务之后,首先对自己说:“我能行,这个对我来说太简单了。”

除了安慰剂效应外,还有一个著名的皮格马利翁研究,该研究表明,他人,比如教师的期望不仅能影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而且还能影响他们的IQ分数。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森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也就是说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 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一个人如果本身能力不是很行,但是经过激励后,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也就变成了行。

安慰剂效应和皮格马利翁效应都属于心理暗示,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比如一个人本来穿了一件自认为是很漂亮的衣服去上班,结果好几个同事都说不好看,当第一个同事说的时候,你可能还觉得只是她的个人看法,但是说的人多了,你就会慢慢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力和审美眼光了。







上一篇:不要怕和不要悔
下一篇:犹豫不决怎么办?遗憾最小化决策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微信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记录时事,以供回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17安全网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999test.cn & 17安全网

GMT+8, 2024-11-25 18:43 , Processed in 0.096499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