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安全网

标题: 如何提高耐力?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13 小时前
标题: 如何提高耐力?
耐力包括两个方面,即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因此,发展耐力素质的基本途径有两个,一是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肌肉耐力的训练,另一途径是提高心肺的功能,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我们可以增强心脏的泵血能力和肺部的氧气吸收能力,使得身体在运动时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氧气,减少乳酸的积累,从而延长运动时间。可安排室外较长时间的走、跑,跳绳、爬山、游泳、滑冰、各种球类运动等。同时应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1. 心肺耐力(有氧耐力)
目标: 增强心肺功能,这也是提高耐力的关键,训练的侧重点也是提高心脏的泵血能力和肺部的通气效率,以提高运动持久力。
一般是通过持续有氧运动进行训练,如慢跑、骑行、游泳、划船机,每次至少 30-60分钟,每周 3-5次。其中,低强度长时长训练可以帮助提升有氧耐力,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220-年龄),以提升心肺摄氧能力,增强身体利用氧气的效率。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短时间高强度冲刺(30秒-1分钟)+ 低强度恢复(1-2分钟),重复 4-8组。还有如1分钟全力冲刺跑/折返跑 + 1分钟慢走,重复10组。
长时间低强度训练(LISS):例如 快走、低速骑行,长距离慢速跑等,适合耐力打基础
交叉训练:结合不同运动方式(如跑步+游泳+划船),减少疲劳积累,提高整体耐力。

心肺耐力也包含肺活量的提高,不过,耐力的提高不仅仅取决于肺活量,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心脏功能、血液循环、肌肉的耐力和协调性等。

一般说,身体越强壮,肺活量就越大,肺活量也常用作评价人体素质的指标。人体的各器官、系统、组织、细胞每时每刻都在消耗氧,机体只有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才能正常工作,而氧气的供给全部靠肺的呼吸来获得,在呼吸过程中,肺不仅要摄入氧气,还要将体内代谢出的二氧化碳排出。当人体内部的氧气供应不充裕时,机体的一些工作就不能正常。一旦机体需要大量消耗氧的情况(如长时间学习、工作、剧烈运动时)就会出现氧供应的严重不足,从而导致诸如头痛、头晕、胸闷、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失眠等不良反映,这不仅仅会影响了学习与工作,而且会给身体健康造成许多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肺活量大者可支持更久的运动,为获得更强的耐力提供了客观条件。

肺活量也是衡量肺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反映肺部的弹性和容积,较高的肺活量意味着肺部能够容纳更多的气体,提供更多的氧气给身体,这对于运动和体力活动尤其重要,因为运动需要更多的氧气供给肌肉,以支持持续的运动。 较高的肺活量通常与较好的心肺适应能力和较强的耐力相关。

2:肌肉耐力
目标: 让肌肉长时间持续工作,不易疲劳
方法常有高重复低重量训练:选择 50-70% 1RM(最大举重重量),做 12-20次/组,3-5组(例如深蹲、俯卧撑、硬拉等)
循环训练(Circuit Training):多个动作连续做(如深蹲→俯卧撑→硬拉→卷腹),间歇短(30秒内)
等长训练(Isometric Training):如平板支撑(Plank)、静态深蹲(Wall Sit)等,让肌肉持续紧张。

在运动速度上,根据研究,快速对发展爆发力有利,混合速度对增长力量有利,而慢速和中速则对发展肌肉耐力有利,要根据锻炼的目的任务不同进行负荷因素调节。

并且,无论是那种训练,都要保持充分的营养摄入和充足的休息。运动前注意补充碳水和蛋白质,避免空腹运动。每15-20分钟补充水分(小口喝,含电解质更好),高强度运动超过1小时可补充香蕉或能量胶。运动后30分钟内,适量补充碳水+蛋白质,加速糖原恢复和肌肉修复。同时,需要警惕过度训练,并保证有7-9小时高质量睡眠,促进身体的修复。







欢迎光临 17安全网 (http://17anq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