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安全网

标题: 《西行漫记》读后感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9-2-8 14:52
标题: 《西行漫记》读后感
读《西行漫记》感受最深的,第一是勇气,第二是理想,第三是人心。

先说勇气,作者斯诺,作为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冒着生命危险去访问陕甘宁边区,成为第一个采访苏区的西方记者,当时的红军经历长征到达陕北地区,周围被国名党部所包围正经历着封锁。尽管他过去苏区时有宋庆龄的安排,并还有一封给毛泽东的介绍信,但此行依然还是存在着一些风险的。

而被他采访的主人公“共产党人”则更是遭受到蒋介石方面的处决,在那时,做一个共产党员或者共产党的同情者,就是犯了死罪,但仍有成千上万的人甘冒风险参加红军。红军没有任何大工业基地,没有大炮飞机,和国名党相比力量悬殊,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而长征时期死的人更是成千上万,但还是有人宁可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

其次则是理想,并愿意为之奋斗,哪怕付出生命代价。不管在任何时候,造反对自己以及家人都是有着极大的风险的,是要把脑袋别再裤腰带上的,如开国大将徐海东一家66口都被国名党灭族。而但凡在历史上,农民起义大多都是因为官逼民反,因为没饭吃了,不造反是死,造反也是死,那就反他娘的吧,如朱元璋造反,可是斟酌再三,实在迫不得已才去的。但红军时期不一样,虽然也有不少人参军是因为各种苛捐杂税以及地主豪绅所导致的吃饭问题加上保卫自己的土地,但如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虽然出身不至于大富大贵,但是绝不至于吃不饱饭,但却甘愿为了心中理想,投笔从戎,朱德再参加共产党前,更是曾被任为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等职,参加南昌起义,毫无疑问需要放弃原来的名誉地位,又有几人能做到?如果换成是我,假如我是孤身一人吃不饱饭了,那肯定是有这个勇气去闹革命的,但假如我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收入,已经有了老婆孩子,还有这个勇气吗?估计老婆老妈大哭几场,我就会老老实实回家守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然后是人心,当时之所以有西安事变,也是人心如此。日本侵华,国难当头,张学良不抵抗丢了东北,其手下官兵大为不满,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而蒋介石让他去剿匪无异于坐山观虎斗,没有和日本人打反而去和中国人打,而且关键是还打不赢,又没有补给。张学良和红军打了几个月后发现剿共可能需要好几年,而一边打红军,一边抗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东北军早先虽然打了几次胜仗,但后面吃了好几个大败仗,成千上万的东北军投降了红军,很多官兵被俘,受了一阵的抗日教育,后来被释放回西安后,大肆赞扬的向张学良做了关于苏区士气和组织的报告,特别是关于红军有诚意要停止内战,团结起来抗日。红军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以及“同我们一起打回老家去”的口号深刻影响了东北军全体官兵,蒋介石一味缴匪是背离了人心,最后招致西安事变。

而在书中,也常可以看到红军受到穷困老百姓的欢迎,红军是穷人的军队,之所以如此,在于红军有良好的纪律,以及土地革命,同时共产党也没有高薪和贪污的官员以及将军。这些也可以说是国名党之所以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因为穷困老百姓总是占据绝大多数,而得到穷困老百姓的欢迎就意味着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欢迎,得人心者得天下。红军使用的游击战术之所以可以成功,主要还是因为红军同群众打成一片。

还需要提及一点的就是红军的政策,以及随着形势改变而做出的政策调整,比如国共从斗争到两次国共合作,对于政府以及国家来讲,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再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除了改名之外,共产党政策的最大变化就是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这个政策也可以说是红军的根本政策并且会直接影响到红色经济。当然,国共合作后,对红区的经济封锁也取消了。
另外印象深刻的还有毛泽东,毛泽东在十几岁和他父亲争论的时候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公开反抗,保卫自己的权利,他父亲就软了下来,而如果他驯服,他父亲反而打骂的更厉害。后来求学,刚开始则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为了寻找自己喜欢合适的专业,走了不少弯路,浪费不少钱财,后来更是走上自学道路。这些事放到现在,首先有几人敢于反抗父母?其次又有几人敢于因为不喜欢所学专业而退学?又有几人能做到自学成才?当强如林彪在质疑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的时候,毛泽东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不少人认为打不赢日本会亡国的时候,毛泽东提出了论持久战,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除了时势造英雄之外,总还是有原因的。
本书在淘宝上销量最高的链接是:










欢迎光临 17安全网 (http://17anq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