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安全网
标题:
古代皇帝为何经常宠信宦官?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23-7-1 11:01
标题:
古代皇帝为何经常宠信宦官?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最高统治者并不总是金口玉言,大权在握的,历史上除少数皇帝外,很多皇帝都没有那种权柄,大臣欺上瞒下是常态,皇帝每天在皇宫中,能够得到的信息实际上非常有限,臣子们虽然每天都在上早朝的时候,向皇帝汇报一大堆信息,平时还有各种折子,皇帝就算每天不睡觉也看不完。但他看到的信息很多都是经过筛选,甚至加工过的,他想知道什么,想听到什么,都是靠别人说给他听,这就很容易导致被蒙蔽。
有些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仕途,还会弄虚作假,去应付统治者。比如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浮夸风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僚利益集团不可避免的形成,他们会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小圈子、小山头,每个小圈子里都有自己的头头,官官相护,他们名义上还是皇帝的臣子,但实际操心的都是自己圈子里的那点事,因此才甚至有了明朝实亡于党争的说法。
当臣子的势力太强时,还会出现权臣把持朝政,比如秦朝二世时期,赵高为了能完全操控胡亥,以达到自己彻底专权的目的,就对胡亥提了一堆很有“道理”的建议,大意就是说胡亥年轻,经验不足,而且皇帝也应该少和大臣们见面,以免在大臣们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惹人笑话。所以,他应该居住在深宫中听取赵高他们的汇报,有他们这些“栋梁之才”来辅佐,国家就会治理得更好。胡亥一听觉得很有道理,而且他也只愿意呆在宫中享乐,从此,朝中大小政事都由赵高一人来独断专行。
还有如三国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也无可奈何,曹魏第四位皇帝曹髦不甘心受司马昭控制,更不愿意曹家打下的江山被司马家夺走。被逼的亲自拔剑登上战车,带着宫中的侍卫官兵和仆人冲出宫外,准备诛杀司马昭,结果被当街弑杀。元朝的权臣甚至玩弄皇帝,公开迎娶皇后。
跟皇帝打交道的主要对象中:皇族、后宫、外戚、文武百官、宦官。皇族是政变常客,比如八王之乱、朱棣靖难;后宫里出过武则天、外戚里出现过王莽、百官里则出现过赵匡胤陈桥兵变,唯独宦官还没出现过皇帝。
三国时桓、灵二帝崇信宦官,但他们如果不联合宦官,又何以诛灭梁氏?汉桓帝时期,太后梁妠临朝听政,外戚梁冀掌握大权。延熹二年,汉桓帝刘志依靠宦官单超等诛大将军梁冀,并翦除其党羽,宣告了东汉王朝外戚专权时代的结束。
而宦官从他们被阉割的那天起,他们已经不再属于任何家族,阉割导致无后、无后则权势无人继承,那么一旦老了、无力掌控了,必遭权势反噬,而社会主流人群对他们只有蔑视和厌恶,他们只有依附皇权一条路可走,也因此,曹操说对付十常侍一狱吏足矣,宦官没有根基,不像士大夫有一堆关系网。
有些宦官甚至和皇帝从小玩到大,比如宦官刘瑾,比起那些在朝堂上顶撞你的文官,宦官则显得乖巧又懂事。论感情,皇帝也自然更信任这个从小玩到大朝夕相处的玩伴,以至于当时各地官员进京述职时都要向刘瑾行贿,称作“拜见礼”。
毛泽东曾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会是这样。”可以说一个朝代的治理主要是依赖文官体系的运行,文官体系运行的好坏决定着朝廷的兴衰,但搞各种党争的是文官,在各处贪墨的是文官,欺上瞒下的也是文官,皇帝想治理文官时,有时没有盟友,因此有时不得不依赖于宦官了,宦官专政的决定性因素,是皇帝受到的来自外朝文官集团的威胁,当皇帝感到权臣或地方势力日渐膨胀,皇权受到威胁时,便利用内朝宦官来分割外朝相权,或控制地方势力,皇帝勤政多才,政治清明时,宦官不可能扮演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而当宦官在关键时刻帮助皇帝夺取或巩固皇位立了大功时,宦官便以功获宠,以宠掌权。
欢迎光临 17安全网 (http://17anq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