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安全网
标题:
孔子对教育的一些看法和影响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22-11-13 10:54
标题:
孔子对教育的一些看法和影响
儒家在中国的影响可以说是十分深远,在古时候,儒家的四部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被列入为政府筛选官员的科举考试必读教材,不过,由于儒家表现的好像有点轻视实际知识,比如孔子的学生樊迟请求学习务农,孔子说:“吾不如老农”,又请教如何种蔬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因此,樊迟还引来了孔子的不满,觉得他“小人哉”。孔子的这种思想也造成了后世一些读书人被人评为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也就是满口之乎者也,但是对做实事毫无帮助,百无一用是书生。
孔子的政治抱负是恢复周礼,重视礼仪、规矩、规则,等级制度,三纲五常,他重视道德教育,由于这些和统治阶层的利益相符合,因此得到推崇。但
这也进一步造成中国社会有点重诗书而轻工农,轻科学技术,而导致中国科学家在后世历史上有些乏善可陈,这也是后世孔子和他的继任者受到批评的原因之一,觉得他们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因此造成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血的教训
。
儒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首先最重要的是道德,仁义,孝道,孔子提出孝顺、尊敬长上,其次,他也重视教育,这在中国和许多受儒家文化影响的邻国仍然可以感受到影响。而对教育的影响,首先就是学而优则仕,这条原则和由此推论出的读书做官的观念影响十分深远,只不过由于官僚阶层在社会中往往是属于剥削阶层的存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所以世界上要说对做官最为狂热的,那中国人绝对可以排的上号,由于古代封建王朝官逼民反苛政猛于虎的情况十分常见,以至于鲁迅写道:“我翻开历史,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其次,孔子教育的目的更注重的是社会而不是个人的发展,他所提出的道德价值最终是为了从政和规范社会关系,他注重对统治者和上层社会管理人员的道德要求。孔子还为他的学生提出发展路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运用教育作为手段去达到教育本身以外的目的,也就是训练忠于政府的才能之士,是官方儒家教育的基本原则。不过,教育目的的工具功能也使得有些人去学习并不是因为这些东西可以让自己明白什么道理,而是因为学习可以让自己找个好工作,或者去考公务员。
在教育的对象上,孔子认为“有教无类”,以前只有富贵家庭的孩子才有机会读书,而孔子则更注重让不同阶层、不同类别的人都有机会学习,他的每个弟子的出身、贫富、资质、国籍可能都不尽相同,但孔子并没有因为这些差异而作区别对待。同时,孔子上课时不像现在的老师上课一样,一个人在讲台上讲,一群学生在下面听。孔子传授知识的方式,主要是靠交流与沟通,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孔子则对弟子的认知提出指正和引导。比如《侍坐》一章里提到,曾子、冉有、子路、公西华四人坐在孔子身边,与老师谈论自己的人生目标。子路对治军感兴趣,冉有则志在治国,公西华想要成为祭祀方面的人才,而曾子却始终在弹琴。孔子点名让曾子说出自己的理想时,曾子说自己最喜欢与朋友们外出郊游。在学生们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后,孔子给予逐一点评,随后赞扬了曾子的观点。
同时,孔子也重视因材施教,比如子路询问老师:“如果想到了什么事,就要去做吗?”孔子回答道:“你的父亲和兄长健在,想要做一件事之前一定要先请教他们,不可莽撞行事。”后来冉有也问了同样的问题:“如果想到了什么事,就要去做吗?”孔子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只要想到了就放胆去做,不要有顾虑。”
这两次问答公西华都在场,所以他十分迷惑,于是便询问老师:“老师,一样的问题,为什么你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孔子答道:“冉有做事唯唯诺诺,所以我要鼓励他不要退缩。子路是个莽撞大条的家伙,所以要给予约束。”
还有如著名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也鼓励向别人学习,不耻下问。
欢迎光临 17安全网 (http://17anq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