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安全网
标题:
名人谈写作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21-12-29 19:35
标题:
名人谈写作
对于写作,我之前是没什么兴趣的,以前年少轻狂的时候羡慕的是朱元璋那种“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尤腥”的气概,而一提起写作,则脑子里首先蹦出来的是书生的形象,而一想到书生,则首先想到的是文弱,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是百无一用是书生。直到后来年纪大了,看了些诗词,一读起来感觉朗朗上口很顺畅爽快,又看了些文章,为其深度和嬉笑怒骂所拜服,等自己写的时候则是狗屁不通,才慢慢对写作有了一些兴趣。
对于我来讲,写作只不过是一种对自己所思所想的梳理,主要还是起到一个思考以及看能不能提高条理性的作用,同时因为小时候看的故事书比较多,喜欢给小孩子讲故事所以可能培养出了一些分享欲,不过等到自己真要写的时候也发现自己对于写作上并没有什么天赋,因此,收集一些名人对于写作的看法,希望有所帮助。
鲁迅: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
一、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
二、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三、模特儿不用一个一定的人,看得多了,凑合起来的。
四、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sketch,绝不将sketch材料拉成小说。
五、看外国的短篇小说,几乎全是东欧及北欧的作品,也看日本作品。
六、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
七、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
八、不相信中国的所谓“批评家”之类的话,而看看可靠的外国批评家的评论。
梁实秋:我们初学为文,一看题目,便觉一片空虚,搔首踟蹰,不知如何落笔。无论是以“人生于世……”来开始,或以“时代的巨轮……”来开始,都感觉得文思枯涩难以为继,即或搜索枯肠,敷衍成篇,自己也觉得内容贫乏索然寡味。胡适之先生告诉过我们:“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我们心中不免暗忖:本来无话可说,要我说些什么?有人认为这是腹笥太俭之过,疗治之方是多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固然可以充实学问增广见闻,主要的还是有赖于思想的启发,否则纵然腹笥便便,搜章摘句,也不过是饾饤之学,不见得就能作到“文如春华,思若涌泉”的地步。想象不充,联想不快,分析不精,辞藻不富,这是造成文思不畅的主要原因。
渡过枯涩的阶段,便又是一种境界。提起笔来,有个我在,“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对于什么都有意见,而且触类旁通,波澜壮阔,有时一事未竟而枝节横生,有时逸出题外而莫知所届,有时旁征博引而轻重倒置,有时作翻案文章,有时竟至“骂题”,洋洋洒洒,拉拉杂杂,往好听里说是班固所谓的“下笔不能自休”。也许有人喜欢这种“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式的文章,觉得里面有一股豪放恣肆的气魄。不过就作文的艺术而论,似乎尚大有改进的余地。
作文知道割爱,才是进入第三个阶段的征象。须知敝帚究竟不值珍视。不成熟的思想,不稳妥的意见,不切题的材料,不扼要的描写,不恰当的词字,统统要大刀阔斧的加以削删。芟除枝蔓之后,才能显着整洁而有精神,清楚而有姿态,简单而有力量。所谓“绚烂之极趋于平淡”,就是这种境界。
文章的好坏,与长短无关。文章要讲究气势的宽阔、意思的深入,长短并无关系。长短要求其适度,性质需要长篇大论者不宜过于简略;性质需要简单明了者不宜过于累赘,如是而已。所以文章之过长过短,不以字数计,应以其内容之需要为准。常听见人说,近代人的生活忙碌,时间特别宝贵,对于文学作品都喜欢短篇小说、独幕剧之类,也许有人是这样的。不过我们都知道,长篇小说还是有更多的人看的;多幕剧也有更多的观众。人很少忙得不能欣赏长篇作品,倒是冗长无谓的文字,哪怕只是一两页,恹恹无生气,也令人难以卒读。
文章的好坏与写作的快慢无关。顷刻之间成数千言,未必斐然可诵,吟得一个字拈断数根须,亦未必字字珠玑。我们欣赏的是成品,不是过程。袁虎倚马草露布,“手不辍笔,俄得七纸”,固然资为美谈,究非常人轨范。文不加点的人,也许是早有腹稿。我们为文还是应该刻意求工,千锤百炼,虽不必“掷地作金石声”,总要尽力洗除一切肤泛猥杂的毛病。
文章的好坏与年龄无关。姜愈老愈辣,但“辣手作文章”的人并不一定即是耆耇。头脑的成熟,艺术的造诣,与年龄时常不成正比。不过就一个人的发展过程而言,总要经过上面所说的三个阶段。
冈察洛夫: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我清楚地看见过和知道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常在一起的东西。
果戈理:没有什么,你就拿起笔写:我今天什么都写不出来,我今天什么都写不出来,我今天什么都写不出来,总这样写,最后,就写出来了。
契柯夫:请你尽量多的写,请你写,写,写 —— 写到手指头断了为止。
雪莱:虽说写作只花了六个月的工夫,构思过程却长达数年之久。
高尔基:假如一个作家能从二十个到五十个,以至从几百个小店铺老板、官吏、工人中每个人的身上,把他们最有代表性的阶级特点、习惯、嗜好、信仰和谈吐等等抽取出来,再把他们综合在一个小店铺老板、官吏、工人的身上,那么这个作家就能用这种手法创造出典型来 —— 而这才是艺术。
屠格涅夫:必须还得阅读,不断地学习,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不仅要努力从生活的一切现象里抓住生活,而且要努力去了解它, —— 不管怎样,要完全忠实于真实性,不要满足于表面的研究,避免一切印象与虚伪。
列夫 · 托尔斯泰:写作而不加以修改,这种想法应该永远抛弃。三遍、四遍 —— 那还是不够的。
余秋雨:在这个识字已经比较普及的时代,写作首先是练习一种与社会、与人沟通的方式。如果学会了很好的写作技能的话,实际上就学会了一种很好的与人沟通的方式,学会了一种和世界对话的方式——这是健康人生的重要开端。
周国平:好的作品必须有两样东西,一是好的内容,二是好的文字表达。这两样东西不是在写作时突然产生的,而是靠平时下工夫。当然,写作时会有文思泉涌的时刻,绝妙的构思和表达仿佛自己来到了你面前,但这也是以平时做的工作为基础的。
莫言:我小说中的很多人物,都是以我的故乡真实存在过,或者听过其传说的人物改编的,基本源自于对人物原型的描写。很多人物都有真实原型,因为就是他们给我提供了灵感,是他们的存在让我感到写作的时候如鱼得水。
无论多么有才华的作家,都不可能脱离自己的生活来写作。我熟悉的环境是中国北方农村的生活,让我写一位南方的或者城市里的人,我就感觉心里没底,非要写也写不好。
别人也问我为什么写的都是狗啊、牛啊、猪啊,没有别的动物,我说因为我找不到别的动物的原型。如果让我写袋鼠、写熊猫,我估计无法下笔。所以,如果你不是一个想象力极强的人,从生活开始写起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其次,作家要想持续不断地写作,就必须克服个人的好恶,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越是你不喜欢的人,越有可能成为你小说中的原型。这样的经验积累得越多,对人的认识才可能越全面、越深刻,写作才越有把握,写出来的人物才越有真实感和生命力。
沈从文:文章徒重技巧,于是不可免转入空洞,累赘,芜杂,猥琐的骈体文与应制文产生。文章不重技巧而重思想,方可希望言之有物,不作枝枝节节描述,产生伟大作品。所谓伟大作品,自然是有思想,有魄力,有内容,文字虽泥沙杂下,却具有一泻千里的气势的作品。
黑泽明:乏味的写作工作,必须成为你的第二天性。如果你坐下来静静地写一天,至少能写2到3页,即使这样挺费劲的,但如果坚持下去,最终就能写出上百页。我想今天的年轻人不知道这个窍门,他们一开始就想立即写完。
你去爬山时,被告知的第一件事,就是别去看顶峰,而要专注于在爬的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耐心攀登。如果你不断看山顶,就会泄气。我认为写作与此类似,你要逐渐习惯去写作,必须努力学着去尊重它,不是当成苦差,而是养成习惯,但大多数人倾向于中途放弃。
我告诉我的副导演们,只要放弃一次,就全完了,因为放弃成了习惯。一旦遇到困难他们就会放弃。我告诉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写到最后,直至取得某种成果。我对他们说,“永不放弃,即使中途变得困难”,但当事情变得艰难时,他们就放弃了。让人惋惜。
此外,今天的年轻人不读书,这也很让人担忧。我不认为他们当中有人广泛阅读过俄罗斯文学。他们至少要读些书,这是很重要的。要是没有丰富的储备,你就无法去创造。
所以我常说“创造源于记忆”。记忆是你的创造之源,你不可能无中生有,无论它是来自于阅读,还是来自于你自己的亲身体验,你脑子里有东西,才可能去创造。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阅读面广很重要。当下的小说都不错,但我觉得人们也应该多读读经典。
福楼拜:这就是要吃苦、勤练,天天都有马车从你家门前经过,你就站在门口,仔细观察那马车,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晴天马车是怎样走的?雨天又是怎样走的?上坡下坡时马车怎样走?还有在暴风雨中、在烈日下赶车人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一切你都能写得清楚吗?
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它的篝火、其它的树木不同的地方。你发现了这些特点,就要善于把它们写下来。今后,当你走进一个工厂的时候,就描写出这个厂的守门人,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把守门人的身材、姿态、面貌、衣及全部精神、本质表现出来。让我看了以后,不至於同乡下农民、马车夫和别的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而且你要用一句话,仅仅一句话,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马跟它前后左右的五十多匹马是不同的。
冰心:有人说:“写作靠天才。”其实,这话并不尽然。所谓天才是什么?天才的定义,是一分灵感,九分出汗,这句就是说要多写多看。
关于多看,中外书籍都应当看,不但是文学,就是心理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都应当抱着“开卷有益”的态度去多看。多看可以:一、扩充情感上的经验,使未经验过的事能以从书上经验到。二、学习用字,用字对于写作,正像钥匙开锁一样,只要运用得纯熟,便可门门俱通。三、学习用一样譬喻。会演讲的人,多是用比喻,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东西。如孔子论“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这便是说明了君子之过失,好像日蚀、月蚀一样的显明,人人都能看得见。
除以上所述以外,一个作者还应当:
一、多接近前辈作家,多和他们谈话。因为谈话也是一种艺术,富于热情的人,他的谈话有力,富于想像力的人谈话很美,头脑清楚的人,他的谈话有条理。这三种便是写作三个最重要的条件。
二、多认识不同性不同行的人,尤其是医生、律师和心理学家,听他们述说经验以内的事。
三、多旅行多看山水风物;城市乡村的一切,便可多见事物的背景,多搜集写作的丰富材料。例如各地的风俗、人情、习惯都是值得作者研究的、宝贵的。
再说到多写,多写是和多看同样的重要:
一、兴到就写,不拘体裁,当你有什么感触的时候,马上就把它写下来,留待以后再整理。
二、不要写经验以外的东西,一定要写你经验以内的事实,不然,便太冒险了。
三、细心观察,凡是一个写作对象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要仔细去观察、分析。不但是大事,而且小事,不仅是表面,而且内衷,尤其要注意话后的背景和引起的反应。
四、练习观感,这也是写作中重要的条件。
a.视觉:注意形式颜色等,譬如说白人、白马、白玉和红布、红绒、红绸,虽然都是白的和红的,然而它们中间有着很大的差别。
b.听觉:当你和别人谈话时,要注意音调和字句,即使你一个人静待的时候,也应当留心周围环境的声音。譬如秋声赋,完全是各种声音的描写。
c.嗅觉:如同香、臭、辛、辣。而且要会描写出来。
d.味觉:辨别各种食物的滋味,就如说,那种东西是甜的,它是怎样的甜;那种东西是苦的,它又是怎样的苦。
e.肤觉:如同冷热、松、紧、粗细、干湿等,而且要会描写出来。
最后是作者本身的修养。一个作者一定有其作者的风格,并且每个作者都有其特殊风格。
平常说风格有两个定义:
一、作者把适当的字眼用在适当的地方。
二、风格就是代表作家自己,换句话说,就是文如其人。所以一个作家要养成他的风格,必须先养成冷静的头脑、严肃的生活和清高的人格。
①、作家应当呈示问题,而不应当解决问题。也就是说作家应当站在客观立场上来透视社会,解剖社会,社会黑暗给暴露出来。
②、不要先有主义后写文章。因为先有主义便会左右你的一切,最好先根据发生的现象,然后再写文章。
③、不要受主观热情的驱使,而写宣传式的标语口号的文艺作品,使人看到感觉滥调和八股。
作者:
admin
时间:
2024-9-22 12:17
知名编剧汪海林曾经吐槽当代影视创作者水平:你让他写《长征》,他只会写爱上一个女人,跟着队伍走,莫名其妙走完了长征,你让他写谍战,他爱上一个女人,就放弃了高官厚禄,成为了地下党,各种偷地图,你让他写战争,他就写战士怕死,因为他自己怕死嘛。你让他写伟大的时代,他既不知道什么叫伟大,也不知道什么叫时代,他就知道怕死、谈恋爱。只有谈恋爱的时候可以不怕死,这就是他理解的伟大,今天,我们很多艺术家创作者,理解不了时代,融入不了时代,在我看来是必然的,这是小资产阶级的本性决定的。
有人评论说:有些作者根本就不能理解那些英雄,他们认为当时的英雄壮举是不可理解的,所以现在还有些人污蔑英雄,认为那是不可能的。
还有人则评论说:你让他写武侠,他写的既没有武,更没有侠,只有三角恋。你让他写仙侠,他只会为爱黑化,毁灭世界,不谈恋爱就没女人看,没女人看就没有话题,没有话题就不挣钱,所以我几乎不看电视剧。除了《大明王朝1566》、《地下交通站》极少数的看了一遍又一遍。
欢迎光临 17安全网 (http://17anq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