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安全网
标题:
《将苑》读后感及摘选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21-10-19 11:24
标题:
《将苑》读后感及摘选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兵熊雄一个,将熊熊一窝”、“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等等诸如此类的名言都给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领导的重要性,而战争则因为其特殊的残酷性而愈加明显,他关系着手下千万士卒的性命。远的不讲,光从近代来说,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个人的领导才能不同,最后导致的结果也有所不同,所以,对于为将帅者或者领导层来说,都需要有一定的个人素养才能做好这份工作。
而《将苑》这本书则就是讨论为将之道的一本军事著作,据说作者是诸葛亮,但因为本书既不见陈寿之目,亦不见隋唐史志,而始见于宋《遂初堂书目》,题《诸葛亮将苑》。明人编诸葛亮集时才收入其中。所以姚继恒《古今伪书考》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皆判断其为后人伪书。顾实在《重考古今伪书考》中进一步说;“《蜀志·诸葛亮传》详列著作于后,初无是书之名,隋唐诸《志》,宋人书目亦俱不载之,故是书最为晚出。自《兵权》以纥《北狄》,凡五十篇,篇幅均不甚长,即可知其窘于才矣。
由于中国兵书史上有一种现象,就是伪托之作多托于先圣先贤。由于诸葛亮被后人当作智慧的化身,所以,正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的“盖宋以来兵家之书,多托于亮”。各种书目著录诸葛亮撰的兵书就有二十余种。但不管怎么说,尽管这本书很大概率不是诸葛亮所写,但书中还是论证了将领在军队中的地位、作用、品格和领兵作战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所以还是颇受后人重视。但是想依靠本书就成为一代名将,那是不现实的,要想成为名将,除了少数天纵奇才,大多数人应该还是需要理论结合实践,在战争中学会战争。
本书对于为将的品格有较高的要求,比如要求和士兵同甘共苦,军营中的水井还没有打上水来时,作将帅的就不要先喊口渴;给士卒吃的饭没有煮好,将帅也不要先喊饥饿,并且还把将领的才能作了一些区分:
比如,本书把将才分为九种:
一是用自己的德行教育部下,用礼法规范部下的行动,对部下关怀备至,问寒问暖,与部下同甘共苦,这种将帅是仁将。
二是做事能不只图眼前消灾去难,还有长远打算,一丝不苟,不被利益所诱惑,宁愿为荣誉献身,也不屈辱求生,这样的将帅是义将。
三是身居高位但不盛气凌人,功绩卓著又不骄傲自大,贤德而不清高,谦让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个性刚直又能包客他人,这样的将帅是礼将。
四是运用战术高深莫测,足智多谋,身处逆境能转祸为福,面临危险又知逢凶化吉,这样的将帅是智将。
五是忠诚信实,对有功之人以重赏,以有过之人以重罚,赏罚分明,奖赏时不拖延,惩罚时不管对方的地位高下,这样的将帅是信将。
六是身手矫捷,冲锋陷阵时快如战马,气慨豪壮,斗志昂扬能胜千夫,善于保卫国家,又擅长剑戟,这样的将帅是步将。
七是能攀高山,走险地,驰马如风,身先士卒,锐不可挡,撤退时在队伍后面抵挡敌兵掩护他人,这样的将帅是骑将。
八是气盖三军,所向无敌,对小的战役小心谨慎不马虎,面对强大的敌人则愈战愈勇,这样的将帅是猛将。
九是遇见贤者虚心请教,对别人的意见从谏如流,能广开言路,待人宽厚又不失刚直,勇敢果断又富于计谋,这样的将帅是大将。
根据将帅气质、气度不同,则又来区分其本领、作用的大小。
如果能察觉他人的奸诈,看到事物潜伏的危害、祸端,被部下所信服,这种将领为十夫之将,可以统领十人的队伍。
如果早起晚睡,整日为公事操劳,言辞谨慎小心,能倾听部下的心声,这种将领为百夫之将,可以统领百人的队伍。
为人耿直又深谋远虑,勇猛善战,这样的将领是千夫之将,可以统领千人的队伍。
外表威武,内心蕴藏着丰富的感情,个性光明磊落,能了解别人的努力和辛苦,又能关心他人的饥寒情况,这种将领为万夫之将,可以统领万人的部队。
能举贤能之人,进德修业不断充实自己,连续不断,为人忠诚、可信、宽容、大度,善于治理乱世,这样的将领为十万人之将,可以统领十万人的部队。
能以仁爱之心待部下,又能使领国信服,晓天文,善处人际关系,知识地理,放眼四海之内,治家如同治国,治国如同治家,和谐圆满,这样的将领是天下之将,可以治理整个天下。
此外还有将帅用兵的大忌:
一是对财、物的需求永远不满足,贪得无厌;
二是对贤德有才能的人妒嫉强烈;
三是听信谗信,亲近能说会道、巧言谄媚的小人;
四是只能分析敌情,却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实力;
五是遇事犹豫不决;
六是沉迷于酒色而不能自拔;
七是为人虚伪奸诈而自己又胆怯懦弱;
八是狡猾巧辨而又傲慢无礼,不按制度办事。
对将帅的军事实践能力的要求则是“五善四欲”。五善是指:擅长察晓敌人的兵力部署,擅长正确地判断进攻和撤退的时机,擅长了解交战双方的国力虚实,擅长利用对自己一方有利的时机,擅长利用山川地形的崎岖险阻。四欲是指:作战时出奇制胜,谋划要周密,人多事繁,追求文静稳重,保持全军上下团结一心,合力抗战。不过能做到这几条的确实是很厉害了,但如何做到,却是一个问题。
做将帅的切勿骄傲自大,如果骄傲自大,待人接物就会有不周道的地方,有失礼之处,一朝失礼就会众叛亲离,人心愤懑相怨。身为将领,也不能小气吝啬,如果吝惜吝啬必然不愿奖赏部下,奖赏不行,部下必定不肯在战斗中尽最大努力以拼死作战,这样下去,则在战争中不会取得什么好的成果,国家的实力也就会因此虚弱下去,自己国家实力下降就是表示敌人正在强大起来。
将帅的品德修养标准是五强八恶。五强是指五种必须的德性:高风亮节可以勉励世俗,友爱孝悌可以名扬海内,信义忠诚可以获得友谊,周到细致地考虑问题可以容忍他人,身体力行可以建功立业。八恶是八种在德性上的缺陷:虽然足智多谋但不能明辨是非,不能礼贤下士,更不能任用贤良之人,施政时有法不依,无法引导社会风俗,不能慷慨施惠,不肯救济穷困,不能防患于未燃,智慧不足,不能深思远虑,也不能防微杜渐,不能在声誉显达时推荐自己所熟悉的贤能之士,不能在战败时,毫无怨言,负担全部责任。
该书总的来讲内容比较简短,书中一些其他名言警句也还是值得思考,比如《逐恶》中讲:
不论是治军还是理国,有五种人需要对之注意,他们是国家、军队混乱的祸患。这五种人是:私结朋党,搞小团体,专爱讥毁、打击有才德的人;在衣服上奢侈、浪费、穿戴与众不同的帽子、服饰、虚荣心重、哗众取宠的人;不切实际地夸大盅感民众人,制造谣言欺诈视听的人;专门搬弄是非,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兴师动众的人;非常在意自己的个人得失,暗中与敌人勾结在一起的人。这五种虚伪奸诈、德行败坏的小人,对他们只能远离而不可亲近。
《知人性》中则讲了知人之难,并给出了自己的方法,至于是否有效,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用离间的办法询问他对某事的看法,以考察他的志向、立场;用激烈的言辞故意激怒他,以考察他的气度、应变的能力;就某个计划向他咨询,征求他的意见,以考察他的学识;告诉他大祸临头,以考察他的胆识、勇气;利用喝酒的机会,使他大醉,以观察他的本性、修养;用利益对他进行引诱,以考察他是否清廉;把某件事情交付给他去办,以考察他是否有信用,值得信任。
并且不同的士兵,有不同的能力特点,应该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各尽其才,各尽其用。
如果将领能把危险的局面转换成容易的事情,在事情还没有转变成复杂之前就预先做了准备,在事情还没有变得不可收拾时就采取了应对措施,在军中设立了严明的刑罚但不以动用刑为最终目的,这是用兵的上策,这样的首领是智者。与敌人交战,将士已布列阵形,双方兵马交错,短兵相接,这时将帅如果能乘机以种种威势扩大自己的影响,使敌军混乱以致失索,这算得上是用兵的能者。在战场上,将帅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但只是逞一时之能,双方损失极大但不分胜负,这是用兵中的下策。
军队行动时,有几种情况可以直接导致全军崩溃:
一是对敌情的侦察不仔细、不准确,在消息的反馈上不按规定进行,与实情不相符合;
二是不遵守命令,耽误了集合的时间,使整个军事行动受阻,丧失了战机;
三是不服从指挥,不听候调度,忽前忽后,七零八乱;
四是将官不体贴下级,只知一味地聚敛搜刮;
五是营私舞弊,不关心下级将士的生活;
六是迷信诽谤之辞、神鬼怪兆,胡乱猜测吉凶祸福;扰乱了军心;
七是士兵不守秩序,喧哗吵闹,扰乱了将帅的决策和执行;
八是不遵守命令,擅作主张;
九是贪污现象严重,侵占国家财物,无所不为。
军队在出师时要严格法律、法令,详细考虑各种细节,按战争规律行事,否则的话仍然会招致灭亡。这些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十五项:
一是虑,要仔细地考虑、谋划,探明敌人的所有情况;
二是诘,盘问、追查,搜集敌人情报,并仔细判断情报的真假;
三是勇,见敌人阵势威武强大的不退怯;
四是廉,不为眼前小利所诱惑,以义为重;
五是平,赏罚公正,公平合理;
六是忍,忍辱负重,寄希望于未来更伟大的使命;
七是宽,宽厚,宽宏大量,能包容他人;
八是信,忠信、诚实,遵守诺言;
九是敬,对有才德的人以礼相待;
十是明,明白是非,不听信搀言;
十一是谨,严谨、慎重,不违礼不悖法;
十二是仁,仁爱,能无微不至地关心、体贴下级官兵;
十三是忠,忠诚报国,为了国家的利益,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十四是分,行为有分寸,守本分,做事情量力而行;
十五是谋,足智多谋,能知己知彼。
从古至今,善于领兵打仗的将领用兵的原则有四点:令出如山,向部下讲明什么是进,什么叫退,什么是不应该做的;用仁、义的思想教育部下,使士卒能知书达礼;告诫部下明辨是非,使士卒能互相勉励,规过劝善;严格赏罚,使士卒不敢涣散,有信用,上述四点基本的原则:禁、礼、劝、信是部队中的重要规范,如果彻底做到了这四点,就好象主要的支架已经搭好,其它的细微末节也就自然地顺展开来,有了法规,具体的内容也就明晰了,这样军队就能战必胜,攻伐时得其所需。无能的将领做不到这四点:没有规制,一旦下令撤退,士卒不听指挥,抱头鼠窜;而下令进攻时,则没有节制,步调不一,甚至纷纷逃避,怠慢拖延,全军也就难逃灭亡的下场;劝戒不明,赏罚无度,失信于士卒,上下不能一心,贤德之人纷纷远走,谄媚狡猾的小人得势,这样的将领带出的部队,一定会每战必败。
军队出师不利,必然伴随下列征兆:士兵懒惰、散漫,不遵守军纪,全军将士非常畏惧对敌作战,兵卒不讲信义,不畏惧刑罚,对敌军实力估计过高,内部不团结,彼此之间通常的话题是与利益有关的事情,喜欢猜测事情的吉凶祸福,附会各种无稽之谈,军内流言蜚语盛行,军心涣散。
从以上这些我们可以看出,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如何,其领导很重要,并且其下属的士兵战斗作风也很重要,所以,戚继光在刚开始的对倭战斗中屡遭失败,因为刚开始他手底下的都是些兵油子,而后他开始选民练兵,并创造了鸳鸯阵,最终铸造成了一直威名赫赫的戚家军。林彪能够在东北获得巨大成就,除了他的军事能力强之外,和他在东北的大练兵也离不开干系。
另外,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君主不把指挥军队的权力全部交给将帅,就好象用绳索捆住猿猴的手足却斥令它快速地攀爬树木,跳跃飞奔,又好象用胶带粘贴人的双眼,却要求他辨别各种颜色,这都是不可行的事情。如果赏罚大权被权贵所操纵,主将没有任何可以自主的权力,上下必然会被私心、利力所笼罩,人苟且于私利,就没有人会为国家效命,更没有旺盛的斗志。那么,就是有伊尹、吕尚那样出类拔萃的才智,有韩信、白起那样的功绩,也不能自保。所以,孙武说:“将帅一旦领兵作战,一概不从君命”。亚夫也讲:“在军中,只有将帅的命令可听,没有听见君主的诏令”。如近代战争史中,蒋介石就经常遥控战场,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去管,喜欢越级指挥,感觉就不能算一个完全合格的军事领袖,所以,国府作战厅厅长郭汝瑰撰写的《蒋介石军事思想批判》中,就认为蒋公“政治手腕利害,军事才能并不高明,军事思想十分落后。周恩来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时,曾评价蒋介石:“作为一个战术家,他是拙劣的外行,而作为一个战略家则或许好一点”。
作为一个战术家,蒋介石采用拿破仑的方法。拿破仑的战术需要极大地依靠士兵的高昂士气和战斗精神,依靠必胜的意志。而蒋介石正是在这方面老犯错误,他过于喜欢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带领敢死队的突击英雄。只要他带领一个团或一个师,他总是把他们弄得一团糟。他老是把他的士兵们集中起来,试图用猛攻来夺取阵地。一九二七年的武汉战役中,蒋介石带领一个师在别人失败后进攻那个城市,把全部力量用于进攻敌人的防御工事,这个师全部被打垮。
在南昌,他又重复了那种错误。他袭击了由孙传芳防守的那个城市,并拒绝等待增援而用了他的第一师。孙传芳撤退,让蒋介石进入部分城区,然后反击,把蒋军赶入城墙和河流之间的陷阱。蒋的军队被消灭了。蒋介石拥有第一师、第二师和第二十一师三个师,但他只用了第一师。叶剑英(现在是东征的红军参谋长)那时统率第二十一师。蒋的愚蠢使叶厌恶,不久就离开了他的指挥部。
在这次陕西战役中,蒋介石命令陈诚将军派两个师进攻红军并歼灭他们。陈诚是个比较高明的战术家,他拒绝这么做,怕遭伏击。我们截取到他给蒋介石的复信。我们实在欢迎这种集中,正是在这种进攻中,我们于去年(一九三五年)十二月把张学良部队六千人解除了武装。对南京说来幸运的是,蒋介石并不经常亲自在前线指挥,原因之一,是他不会骑马。
蒋介石是一个较高明的战略家,却不是一个高明的战术家。他的政治意识比军事意识强,这是他能争取其他军阀的原因。他常常相当熟练地制定一次战役的全面计划。
欢迎光临 17安全网 (http://17anq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