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安全网

标题: 《论语》读后感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21-6-12 14:29
标题: 《论语》读后感
对中国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那自然离不开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而自从西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就占据了主导地位,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儒家思想中的仁义、君臣伦理等观念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求,比如毛泽东就曾表示:“孔子的思想比较符合统治阶级的胃口,历代统治阶级给孔子戴了很多高帽子……孔子年年有进步,代代都加封啊”。不过,虽然儒家曾被当成是统治工具,但儒家文化中的一部分思想比如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这些也都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刻的正面引导作用。

所以,在思想领域,儒家思想最终取代了当时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所占据的统治地位。而战国时期曾盛极一时,和儒家并称显学的墨家则因为太过理想主义,并且犯了一些政治忌讳,逐渐消失不见。


我的感觉是,儒家比较强调对自身的品德修养,强调自我约束,而道德约束则是统治的有效手段之一,后来的统治阶层也更多是以外儒内法,剂之以道来对国家进行管理,假如人们都没有道德观念,那确实社会不知道会乱成什么样。但是,儒家礼教文化里面也有一些思想是为人所诟病,比如三纲五常等等。

很多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对待孔子和儒家思想,不同的政治环境下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态度。当统治阶层争权夺利时,则通常会批孔,因为儒家讲君君臣臣,臣是不能反君的,等到了统治地位后,又要把孔子请回来,因为要用他那套理论管理国家。后世如朱元璋起兵造反,反孔,但朱元璋登基以后,要到曲阜祭孔。清朝也一样,满清入关,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可是等到清朝皇帝入位以后,则又把孔夫子请出来。还有比如《孔老二罪恶的一生》这本书中,在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则把孔子定性为维护奴隶制的反动思想家。所以鲁迅也曾讲过,后边讲的孔孟之道,是御用文人经过梳妆打扮过的孔夫子,他们就是以这套思想来束缚统治人,是思想专制的工具。同时,孔子周游列国为什么失败,也是因为在武力占据绝对优先的战国时代,克己复礼的思想不被当时的统治者所认同。

比如《论语-卫灵公篇》: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卫灵公向孔子询问排兵布阵的方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

在战争优先的年代,只讲祭祀礼仪并不能帮助自己的部队打胜仗,一味讲礼仪,而不考虑如何克敌制胜,那国家离灭亡也不远了。

还有如: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说:“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但是固守正道有时并不能让自己摆脱困窘。

所以儒家思想里面很多话是好的,但是有时拿到现实社会里,很多复杂的问题处理不了,所以孔子并没有办法如同商鞅一样让一个国家快速强盛起来。还比如在近代史中,当别人打上门来的时候,温良恭俭让、或者以和为贵的讲理是没用的,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所以在了解儒家思想的时候,我感觉也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不过,不管怎么说,《论语》中的一些句子对于个人修身养性还是有正面的作用的,比如对于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吾日三省吾身(每日反思总结自己)、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还有如: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使人受益的有三种爱好,使人受损的也有三种爱好。爱好行事以礼乐为节度,爱好称道别人的优点,爱好多结交有贤德的朋友,都会受益;爱好骄矜傲慢,爱好闲散游荡,爱好沉迷酒食,都会受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不过,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后来也经历过很多变迁,比如孟子的民贵君轻、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还有如程朱理学等等,这些和其他诸子百家思想一样,都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值得尊敬,有时闲暇无聊的时候去翻看了解一下,还是挺有意思的。


作者: admin    时间: 2022-2-12 20:48
对于孔子的一些思想,毛泽东有一首很著名的诗是这样写的:”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他是这样认为的:”我们反对孔子,有很多别的理由。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的。“当然,同时他也表示:“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历史的看法”。”孔夫子的传统不要丢。”同时,他也认为孔子有些话是吹牛,比如著名的那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老毛认为人到了老年也是会犯错误的,孔子七十岁难道就干什么都合乎客观规律了?这明显是吹牛。

《孟子》里面有句话叫尽信书不如无书,孔子则也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尽管之前有很多人肯定儒家,到了如今也有很多人批判儒家,但我们还是可以吸取其中比较有用的地方加以学习,进行适当的取舍。比如其中对于学习的态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还有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要不懂装懂;此外孔子还有很多言论就算放到如今也依然不过时,我想这些还是值得肯定的。

并且,很多人也知道最初的儒家和后来的儒家是有所不同的,有人说董仲舒对儒家学说进行了符合统治需要的改造,改造后的儒家强化了宗法思想,伦理道德,君父思想,而弱化了甚至屏蔽了儒学对个体思想张扬的学术思想。最初的儒家也并不一味迎合统治阶层,比如孔子周游列国,不留恋高官厚禄,不屈服于任何政治权威,只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说“三军可多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则比孔子还要锋芒毕露,公然宣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他强调人格独立,和国君交谈时,也毫无奴颜媚态:“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还有如非常经典的“君视臣如土芥,臣视君为寇仇”都能说明问题。




作者: admin    时间: 2024-8-20 11:25
对于儒家,在德国社会学家写的一本《儒教与道教》中则写到:儒家文化不是实学,而只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一套价值体系,学校既不教数学,也不教自然科学和地理,培养出来的人毫无逻辑创造的才能,生活里都是一些机智的文字游戏、婉转的甚至是拐弯抹角的表达方式、以及引经据典的考证,这也造成了形式主义的极度泛滥,对经济管理放任自流,或者根本没有能力对其进行管理,这种仅靠吟诗作赋式的管理从古代持续到近代。





欢迎光临 17安全网 (http://17anq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